城市日記
未來故事 永續香港|Sustainable Future, Hong Kong Tales
EN
編者的話
2014年1月13日

首先要申報利益,我是一支非常業餘單車隊的不活躍成員,我們自稱「草菇單車」。雖然我很少參加單車隊毎周一次的出遊,但對於這城市在基建和交通政策上對單車多麼不友善,我都略知一二。我們要踩單車,只能到新市鎮,還要「包車」載我們到目的地;如果想慳錢坐地鐵,也先要將單車摺疊起來或把前輪拆除,才能上車。

香港自稱是亞洲世界級城市(Asia's World City),但在當下席捲全球的單車復興浪潮中,仍冥頑不靈堅拒向前行。去年在歐盟28個成員國中,除了比利時和盧森堡外,其餘國家的單車銷售量已超越汽車。不少港人喜愛的倫敦,已經有專為單車而建的超級公路,貫穿市郊,方便單車人士奔馳。無論單車專綫還是市政府推出的單車租賃(Bike sharing)措施,近年在世界各地都如雨後春筍。

本地一班單車愛好者將會在周六(18日)再次踏上征途,用行動説服政府在港島北設立「海濱單車走廊」。他們當日下午二時從堅尼地城出發,沿着維多利亞港一直踩單車到西灣河。

單車方便、便宜又環保;香港地方細且集中。踩單車無論當做運動或休閒活動,還是用作日常代步的交通工具,理應合適香港,可惜由交通政策至城市設計都是汽車主導。《城市日記》去年四月的主角是修路工程師Forest,因為熱愛踩單車,他選擇了一份晚上的工作,好讓在日出前、汽車還未出門時,能盡情踩單車。

今期《城市日記》採訪了人稱「Uncle Moon」的劉錦滿。他為了爭取設立海濱單車走廊,每月第一個周日必定與志同道合的朋友踩單車到政府總部請願。Uncle Moon的故事由朋友Marie執筆。她是信報專欄作家,早年在上海工作,不論上班還是與朋友聚會,她都以單車代步。回來香港後,她不明白為何香港的單車政策比上海落後,因此寫了一篇短文,回憶她在上海踩單車的日子。

我們還有Billy分享他在倫敦和香港踩單車的經歷。他是《城市日記》的規劃師、研究員,踩單車經驗豐富,在倫敦讀書時早已習慣以單車代步,現時每逢周末都要踩上一趟。我問Billy能否為今期《城市日記》貢獻一篇文章,他說:「倫敦已經有單車的超級公路,香港卻大灑金錢興建港珠澳大橋,只供汽車行駛,沒接駁較環保的鐵路運輸,也沒設單車走廊,想法十分落後,與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完全背道而馳。」

黎穎詩

頁首
編者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