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外島之旅的愉悅,伴著海風和日落的美麗畫面,良久地留在我腦海裏。
在海邊的餐廳啜著檸檬茶,眺望西貢東南面的佛堂門海峽,聽著海浪拍打巨石的聲音入神。我用不到一小時就從繁華鬧市來到風景如畫、環境清幽、鄰近清水灣的東龍洲。從我家步行到西灣河碼頭的一段路非常怡人,西灣河到東龍洲的船程約三十分鐘,我在船尾倚欄站著,任大海和海風把所有的煩擾帶走。船票和飲品加起來花費還到一百元。
不過這樣的偷得浮生半日閒已成絕響,皆因來往西灣河和東龍洲的街渡在農曆年前幾天已停止服務,結束了它65年的歷史。
街渡的船主、今年63歲的梁子豪計劃將渡輪出售,因為街渡連年虧蝕,為免血本無歸,他要及時套現。「我這種小生意根本無法生存。」23年前梁子豪從一位姓林的船主手上買下「林記街渡」,從此他既是船主,亦是售票員,清潔工及兩名船員之一,卻一直沿用上手的名字,沒改成「梁記」。
梁子豪在將軍澳的艇上出生,少年時上岸生活,在手套廠打過工。上世紀80年代初,他打工的工廠搬到深圳,他就又回到艇上生活。以前他的艇停在田下灣,填海後那裏已成了將軍澳工業邨的一部分。
「從那時起我又重操故業,靠打漁維生,還經營養魚場。本來一切都很順利,直到發生八九民運,那場運動最終遭到血腥鎮壓,香港信心崩潰,我的養魚生意大受影響,貴價魚跌價超過一半。」
可幸他最終還是能夠渡過逆境,隨後在東龍洲對開開設了另一個養魚場,並買下街渡經營。可惜事情並非一帆風順,西九龍文娛區填海嚴重破壞了海港環境。「填海令到水質惡化,整個海面都是挖沙船,海床的沙都被挖去填海。海港受到污染,至今也沒有復原過來。單看海藻就知道水質,你記不記得以前沿岸有很多海藻?」
令梁子豪的街渡無法經營的主因卻不是污染,而是無情的經營數據──營運成本高,生意淡薄,競爭者眾。「海事處連番檢驗,令街渡維修費大增,加上現今的人都喜歡坐比較豪華的遊船到外島,像我們這種小本經營在今時今日的香港根本無法維持下去。」
在海上出生的梁子豪將會繼續靠海維生。他有隻舢舨,可以載人到香港不同水域釣魚。
對於東龍洲的幾十名居民,還有像我這樣的東龍洲訪客,從此只得依賴鯉魚門三家村的渡輪服務──這是連接幽靜的東龍洲和香港鬧市的唯一交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