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日記
未來故事 永續香港|Sustainable Future, Hong Kong Tales
EN
故事

軸物行者的承傳、延續及創造

小巴在土瓜灣上鄉道與九龍城道交界停下。放眼望去,都是約十層高的舊式工廈。經過幾間汽車維修地鋪,就來到米白色外牆的安樂工廠大廈。大廈於一九六四年落成,地面四座電梯,互通ABCD四座,相信由六十年代沿用至今。進去之後要向電梯操作員說明去哪個樓層,他便會關上鐵閘,拉下手掣。電梯上升時,可從鐵閘的縫隙看到各層的樓底,亦能感受到颯颯的風撲面而來,忽然有種時光機的感覺。電梯最高可達九樓,之後再走一層樓梯,就是本地單車藝術創作團體「軸物行者」(Wheel Thing Makers)的基地。

為何選擇單車?Gary: 「因我而起,因利乘便」

步出樓梯口後,第一個見到的是坐在矮凳上埋頭苦幹的單車狂人陳培基(Gary)。Gary曾從事印刷、車房;亦有在工廠大廈做過燒焊。八年前他外出買東西,不慎弄花了一架白色單車,遭惡言相向,一直耿耿於懷。這次經歷讓Gary靈機一觸,選擇向單車著手,以破銅爛鐵加入生活元素和想像,完成了八個作品,包括外形模仿哈利電單車的「哈利單車」、「划艇單車」、「飄移單車」、「踏板單車」、「兩輪躺車」、「健康扭扭板單車」、「向左踩向右踩單車」以及「太陽能電動三輪車」,既環保又創新,部分作品更獲頒發明專利。Gary說,時任特首董建華要推動創意產業,他本來已經有創作靈感,只是苦於無從入手。那年頭Gary在觀塘駿業街那邊工作,附近的工廠區有各式零件,手到拿來。初時他並沒有非常鍾愛單車,是一種單純的新發現,但享受試車的回頭率。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二零一四年八月初,Gary因在街上試行太陽能電動單車被十四名員警帶回問話,控告他無牌駕駛電動車,沒有第三者保險,又沒有去機電工程署登記,各罰港幣一千元加停牌一年。這次被捕罰得較重,Gary估計因為香港沒有類似先例,要收阻嚇之效。Gary感到前路茫茫,十分氣餒;但報道亦令八個作品曝光,受到設計師、藝術團體青睞。Gary的伯樂是一所建築公司,邀請他作為展覽顧問,而Gary也為公司注入很多新元素,如自家製的裝置藝術,帶來革新。其後,Gary亦在油街舉辦了個人展覽。Gary說,被捕後簡直是人生交叉點—要不堅持正職,平衡與家人相處的時間;要不專心創作,尋求更多空間和工具。然後,他遇到了吳伯風(Paddy),從此同以單車的軸「軸」步前行。Gary會讓太太同仔女試車,他們亦會參加手作坊,是忠實粉絲。他更表示會為大女親手造車,豈料有次他把車拆掉,拿來做零件…果然「單車狂人」也並非浪得虛名。

校友相遇,一見如故

當年Paddy見到新聞報道,暗地為Gary抱不平。二零一五年,視覺藝術出身的Paddy負責安排賽馬會體藝中學廿五週年校友展覽會,找到Gary,同年成立「軸物行者」。Paddy 修讀社會政策,對社會研究、城市規劃比較感興趣。他希望透過單車聯繫社區,運用設計和社會政策的背景、知識,把手作與創意融入教育。一五年底,即成立「軸物行者」半年後,Gary和Paddy都決定全職投入,專注社駒營造。而且新工作間於五月啟用。「我們租用更大的空間就是為了製造更多條件,現在有清晰路向,會向多方面發展,例如舉辦工作坊。新工作間將與其它從事創作的朋友合租,例如青春工藝的木工、拍紀錄片的導演和陶瓷製作人Lily等。」Paddy表示。

Paddy:  取諸社區,用諸社區

要作出根本性的改變,就要著重教育新一代。Paddy希望可以藉著政府近年提倡強調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的STEM教育浪潮,推動創作,讓學生親力親為、落手落腳、由零開始的進行創作,啟發新思維之餘,亦能學會珍惜所有。有次他們與一所中學合作,要求該校中五視藝學生在街上搜集可用材料,將廢棄物升級再造。他表示,選址在土瓜灣是為了在這個多元社區裏面好好善用各種材料,像是木材、輪胎等,有利創作。他們亦有和非牟利團體合作,製作車轆花盤,然後放在社區各處,一步一步地提高群眾綠色創作的意識。

軸物的承上、啟下

「超記手推車」光榮結業,老闆李钜鴻(Mackey)將其中三部大型機器—鑽床、軋機、車床轉贈予「軸物行者」。去年年尾, Paddy在一次機緣巧合下得知「超記」即將結業。他很欣賞超記,佩服其手工精細,還會為不同客戶度身訂造,難怪能稱霸港島—摩羅街、中上環全部手推車都是超記出品。Paddy見鋪內有很多機器,頓覺可以善用,Mackey亦二話不說立刻答應,三部機器現已全部安放在「軸物行者」的新工作間裏。除了接手硬體,Mackey亦會教他們如何操作三台機器,傳授獨門技術。Mackey更爽快地說,除了門口父親留下的木招牌會作家傳之寶,能把鋪內銅製的「超記」二字一併送贈。

其實手推車和單車同出一轍,兩者都是以都是「轆」推進;眼見老字號愈來愈少,手工作品逐漸被工業大規模生產取代,「軸物行者」這個兩輪驅動的「社駒」希望能融合創意和環保,作為示範角色去推廣市民大眾的行為轉變。

一凹一凸,互相改變

Gary和Paddy在中學年代,已各自在體、藝兩方面表現突出。只見他們外形性格都截然不同,我便問起他們之間的合作關係。帶著黑框眼鏡的Paddy笑言,Gary是實幹型,心裏想的全是「做嘢,唔做嘢唔安樂」,有時吃飯的時候沉默寡言,就是在想如何砌零件;自己則主要是大腦,以前做過舞臺設計,負責意念;Gary就落手去實踐,並負責在技術上解難。這時「軸物行者」的其他成員形容兩人宛如「達明一派」,一文一武,一靜一動,各司其職,看似不同,實能互補周全。

Paddy若有所思地說,其實他們的合作關係就是互相改變。作為社區營造的先驅,兩人也帶領著綠色創作的生活模式。這令我想起「軸物行者」早前的一個作品—雙頭單車。兩個人背著坐,向左向右同時踩,驟眼看南轅北轍,單車卻朝着同一方向驅進。正如Paddy和Gary,兩個迥然相異的個體,因為理念相同而走到了一起,矢志不渝地前行。

Paddy指新工作間啟用後,大型器械會擺放在四個角落,騰空中間的位置舉辦手作坊。大家不妨也報名參與,感受創作的樂趣,實踐出「軸物」承載的夢吧。步出工廈,看到馬路對面的一家車房門外就有一個車胎花盤,其中有一株翠綠的新苗。我感覺到有那麼一顆種籽在心裏慢慢地萌芽—我深信「軸物」行者除了盛載歡樂,也能散播綠色創作的種籽,為這個社會帶來微妙而深遠的改變。

「軸物行者」地址:
土瓜灣下鄉道95-97號安樂工廠大廈10D2室
電話:2558-2004
電郵:wotmarkers@gmail.com
網址:www.wheelthingmakers.org

 

頁首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