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日記
未來故事 永續香港|Sustainable Future, Hong Kong Tales
EN
編者的話
2013年10月15日

《城市日記》來到10月號,今期主角是在沙頭角南涌生活的農夫倫國輝、灣仔家庭主婦周時芬、呂海平、陳舜青,以及舊街坊寧潔娟、張麗和李尾生,還有眾人的辛勞成果─本地有機蓮蓉月餅。輝哥在南涌種植的蓮子,會交由灣仔的家庭主婦合力製造蓮蓉月餅,讓區內街坊品嚐健康又可口的佳節美食。

為了見證他們這一年的收成,我們邀請了獨立電影導演林森拍攝紀錄短片。製作期間,我們發現香港在不知不覺間,已經發展出在地生產和消費的新經濟模式,感到十分興奮,也期望這個剛起步的經濟模式,不會被政府借「善用珍貴土地資源」為名,成為發展新巿鎮的犧牲品。我因此而寫了製作後記。

這次採訪,也牽引出對香港人身份的感想。時芬和阿平主動說起自己從內地移居香港,其實她們在香港生活已經超過10年。她們都熱愛香港,最愛這個城市的人情味。當我問起她們有沒有被人歧視的經歷,彷彿成了一個局外人,其實自己早年也是從內地來港,曾經被人歧視。遠的不說,就在七、八年前,同事間閒聊總會互相問到:「你在哪個地方出生?」每當我老實說出來自中國大陸,同事間好像突然起了隔閡,那感覺似是提醒自己,我跟他們是有分別的。

「你在哪個地方出生?」這個關於身份認同的問題,其實不限於中國與香港。早前一名日裔朋友從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來香港大學做硏究,她告訴我,她祖父那一代已經在美國生活,來到她是第三代,也常被問到:「你來了美國多久?」

隨着中港衝突日益白熱化,近年我已經沒再被人問到在哪兒出生。似乎衝突前後漸漸劃成了一條分界線,衝突觸發前在香港努力生活的,都是香港人;後來者就是新移民。

對我而言,時芬和阿平都是非常可愛的家庭主婦,我很享受跟她們閒聊的時光。她們來自哪個地方、在香港生活了多少年,根本不重要。

祝你 滿載歡樂

黎穎詩

頁首
編者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