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日記
未來故事 永續香港|Sustainable Future, Hong Kong Tales
EN
隨筆
2018年12月7日
書寫城市 每篇文章都是一個經歷

(文章乃作者應公共圖書館「作家會面活動」邀請而寫
「同話水口:重新發展大嶼山」已於2018年12月8日在東涌圖書館舉行)

演員要投入角色,每做一套戲,便以另外一個身份去生活一次。其實寫作亦是。

成立專門收集城市人日常生活故事的「城市日記」,最大的挑戰,亦是收穫,是可以經歷别人的生活。走進不同社區,行業,眼界闊了亦更謙卑。

目不識丁的水口阿婆、坪洲捕魚阿伯,假如我不把工業的、城市的思考方式放下,走進他們的世界,學習他們詞彙,訪問是無法繼續的。 從他們重覆不斷的問「訪問我的價值何在?」,慢慢地,我知道那問題包含着他們過去幾十年的委屈。這個商業金融城市,只要你不是金融才俊、商界翹楚、官員議員、有識之士、俊男美女,你的經驗不是知識、你的故事不值一提。

水口婆婆淡淡的道出她們的成長,我腦海出現的是男尊女卑,活生生的恐怖片!捕魚伯伯解釋填海工程如何殘酷地摧毁海洋生態,我看見不能走到人類世界示威抗議的魚,因人類的貪婪而在充斥着淤泥的海水中窒息而死!

每個訪問,都極需要閲讀,人文、自然、地理、歷史文獻、古今地圖,學術的、記敍的、虛構的小說,反正可以有助了解受訪者世界的資料都不會放過。受訪者與其時代是而為一,要同共去理解,清楚地把關係傳達給讀者。

到水口收集故事,學懂了以海洋為視點去了解那個已經消失的時空。那個時空,與水口一海之隔的長洲是市集,而婚姻是各村落及附近小島的事情,水口與貝澳、大小鴉洲與水口。年輕的姑娘,坐船嫁到未知的對岸,回娘家談何容易。我有幸有機會去了解香港被人忽略的過去,並感謝令這個城市變得文明與公平的前人。

有的訪問,把我帶去悲傷的世界,有更多的訪問讓我看見希望,每次訪問城市農夫,都是一個愉快學習的過程。採訪農夫,學習他們的語言,了解他們的起居習慣,其實是跟農夫上農業、生態課。聽IT才俊、退休商人、文青,為何選擇放棄高薪厚職、舒適城市生活去務農,我慶幸能遇上善良的人,知道這世上還人會發夢,身體力行去改變世界。

與城市農夫首次碰面是七年前的事,這段時間,認識了約十個由各行業轉職做農夫的人,最近發現了一個新趨勢,新加入務農行業的其實早已從不同途徑對耕種及植物有一定認識,農耕外,他們更致力開發各種以植物為本的產品,走進市場,與石油產品,外國的植物又或有機產品一較高下。

七百萬多萬人的城市,有數不盡的精彩平凡人故事,旅遊作家、詩人、單車騎士、帶導賞團的師奶、工餘拍攝街貓的記者、推動環保的律師、以畫筆紀錄植物的婆婆,書寫城市,令我可以用不同人的眼光去感受城市,每篇文章都是一個經歷!

頁首
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