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日記
未來故事 永續香港|Sustainable Future, Hong Kong Tales
EN
故事

舊區重建拔走歷史文化,成就馮永權的古董生意

一份50年代華僑日報印製的香港旅行地圖,30元;一張新舞台戲院大特寫的明信片,攝於半世紀前的深水埗青山道及東京街交界,28元;一份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150元,合共208元。馮永權看著我拿銀包出來,便說不打算收錢。「那個信箱,你第一次來的時候望了很久,你把錢放進去,這一點點錢我不在乎,你捐給藍屋吧!」那個寫著石水渠街的銀色舊信箱,是他從灣仔藍屋拿到古董店,用來籌款替藍屋搞活動。

馮永權沒有英文名,通常叫他做「阿Wing」。他留有一頭長髮,「長毛」也成了他另一個名字。留長髮其實是無心插柳,當年他從事成衣飾物生意,供應商起初態度冷淡,他心灰意冷,沒心情剪髮。後來他再次造訪,供應商竟誤以為他是設計師,忘記了以前的冷漠,對他熱情款代。「對大部份香港人來說,原來長頭髮代表藝術家、設計師」。自此,他一直留長髮,延續這美麗的誤會。

長毛的古董店位於灣仔駱克道一幢六層高唐樓的閣樓,面積600呎,密密麻麻堆滿各式各樣的吊燈、掛燈、掛牆鐘、座枱鐘、古老電話和風扇。有的吊在天花板,有的掛在牆上,或是堆在地上。店內的枱、櫃和木架也放滿了舊文件、照片、二手書、風報、玩具、手袋、銀包、茶具和玻璃杯等,幾乎再沒多餘空間,只能騰出一條約半呎闊的路,讓顧客去尋寶。

除了古董店,長毛還有四個由200呎到1,000多呎不等的貨倉,存放大型古董,包括戲院座椅、理髪椅、茶餐廳枱櫈、衣櫃、酒櫃和旅行皮箱等。每次跟長毛聊天,我都會忍不住問他,是否記得所有藏品和存放位置,他都會爽快回答:「只要你說想要甚麼,我一定能找出來給你」。

這樣的快人快語為客人和朋友找心頭好,確實是長毛常用的方法,也是我對他的第一個印象。我的旅遊作家朋友為了替台灣友人找「黑尾公雞碗」,找上長毛幫忙。結果,長毛送了兩個人手畫的雞碗給她的台灣友人,還用上一張50年代的舊報紙包裹著。作家朋友還吿訴我,土瓜灣白宮冰室要重開,老闆希望重置老式茶餐廳的格局,長毛便一口氣捐了大批咖啡店的懷舊陳設給冰室。

說來諷刺,但是實情。多得香港政府聯同市建局和私人發展商,推倒一幢幢舊樓,重建成豪宅圖利,長毛才有機會在堆土機開動前去發掘「歷史寶藏」,再捐出去或變賣助人。「香港經常進行收購重建,有新樓也有舊樓。我對新樓無興趣。你告訴我,怎能在新樓裏找到有趣的東西?」大部份舊樓居民住了數十年,基於各種原因,搬走時許多東西都沒有帶走;收購公司和發展商只關心舊樓地皮,在他們眼中,上一代人留下的物件只是一堆垃圾。長毛會細心檢視這些「垃圾」,從中挑選喜愛的,然後付錢運走。

古董店已經開業八年,第一批古董是長毛多年來的私人珍藏,之後他就到空置舊樓踢門尋寶。這些年來,他結交了一群志同道合者,同樣喜愛到舊樓的尋常百姓家中,發掘老香港。各人熟悉不同地區的情況,互相交換情報,又幫友人搭路。現在長毛不用再踢門,只要鎖定目標舊樓,跟保安員道明來意,表示自己喜歡收藏舊物,願意替他們清理「垃圾」。

買賣二手貨多年,長毛深明那些好賣,那些沒市場,但他入貨並非純粹出於商業考慮,「我好奇心好強,很想了解以前的香港人是怎樣生活,所以專門挑選背後『有段故』的舊物」。長毛曾到一間空置的傳統左派中學尋寶,校方留下大批文件、舊課本和舊刊物,「翻看那些文件,我才知道左派學校原來有獎學金,讓窮困的香港人和大陸人讀書」。在這「垃圾堆」中,我最愛不釋手是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政治教科書,向學生宣傳國家領導人有多偉大。

長毛以前在電影界工作,那時候開始搜羅舊物,「當年拍電影要用道具,便到上環嚤囉街尋找,慢慢培養收藏舊物的習慣」。由收藏舊鐘和古董相機起家,到萌起開店念頭,其實他想把多年藏品賣掉,然後去趟長途旅行,「開店時二手貨不多,但越來越多人上門,問我有沒有興趣買他們的收藏品。現在藏品越來越多,長途旅行去不成,反而短途旅行去了不少。店舖是自己的,想行開去玩,便放假幾天」。

不少找上門的物主都希望為藏品覓個好歸宿。「基本上他們不是為錢,很多時候因為要搬家,沒有多餘地方再存放藏品;或者年齡大了,兒女不願意收留那些舊東西。他們無其他辦法,惟有轉賣,相信我會好好善待他們的心血」。也有貨主選擇寄賣,長毛容許他們把藏品的照片和聯絡方法張貼在店內的壁報板,買賣雙方可直接聯絡,他分文不收。

家住南丫島的長毛,每天坐船再轉乘巴士返古董店。開店前,他會先到駱克道街巿的熟食中心吃個午巿套餐,只要29元;收工後,他又會到附近的食肆買個飯盒上船吃,他常說:「我生活不用好多錢,每日不超過100元,細數目我無興趣計」。

 

問與答

你最喜愛香港的哪一方面?

「我愛香港人身體力行,幫助有需要的人,不一定要用錢,可以想辦法令他人夢想成真。因為這個原因,我很喜歡我的古董店,接觸到很多樂意助人的朋友,為他們感到驕傲。」

 

你最討厭香港的哪一方面?

「虛偽的人。香港有不少人喜歡高調,經常向全世界吹噓自己有多偉大,誇讚自己樂於助人,但其實是得把口。」

 

怎樣令香港成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

「身體力行,助人達成心願,特別是幫助年輕人。他們未必要錢,可能是機會。例如年輕人愛玩音樂,他們需要表演地方,跟其他音樂人同場交流。我和朋友合作經營的酒吧,便在店內劃出地方做舞台,讓這班年輕人演出,達成心願。」

頁首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