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日記
未來故事 永續香港|Sustainable Future, Hong Kong Tales
EN
故事

樹單的二手書店

要介紹樹單和他的二手書店,不得不提我的朋友鄒頌華。頌華在香港大學法律系畢業,但她沒有投身法律界,選擇以寫作維生,既是旅遊天書《Lonely Planet》的作者,也是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站的專欄作家。近年她實踐綠色生活,會從街上撿舊傢俬回家,再自行翻新;也主動聯絡各大小環保團體,查詢回收玻璃樽的途徑。她告訴我,已有一段時間沒買新書,只會光顧二手書店。

我便從頌華口中,認識了樹單和他的「流動的心情書店」(Flow Bookshop)。二手書店在中環荷李活道扶手電梯旁,800呎空間收藏了約10,000本書,以英文書為主,種類包羅萬有:小說、設計、旅遊、烹飪和心理等。顧客推門而入,聽見柔和音樂,嗅到陣陣書香,二手書堆滿到樓梯和店外。相比起我們熟悉的連鎖書店,樹單的書店相對凌亂,不適合心急匆忙的人;但對於願意放慢步伐的讀者,只要他們慢慢細看,就會發現舊書堆中紛亂有序。

樹單經營二手書店已經有15年。他在大學主修哲學,開書店前從事有機農業的推廣工作。成立書店是為了讓閱讀、音樂和電影漂流於不同的愛好者之間,所以他把書店命名為「流動的書店」。他說,近年「有機」(Organic)常被濫用,於是加入「心」和「情」二字,代表真正的有機精神,「現在大部份所謂的有機產品,只是投其所好,借有機之名去賺錢。有機的基本標準卻隨種種原因而不斷降低,失去意義。有心、有情才是有機運動的根源,也是動力」。

有機運動強調社區為中心的生活。多年來,樹單書店承受高昂租金,重建迫遷,屢次搬舖,但最終仍在中環開業,服務區內的讀者。賣書的讀者可以選擇收取現金,或是書券,留待下次買書所用。樹單經驗所得,送出的書也是保存得最好的書,「聽落可能覺得奇怪,但想深一層便發現是自然不過,心中滿足的人,都希望把最好的跟其他人分享」。

二手書店現時面對的經營壓力,除了租金和重建外,還有數碼革命改變生活習慣。他說,當年暢銷的二手唱片和影碟,現在幾乎沒有巿埸,舊書的銷情也受電子書的影響。嚴峻的經營環境就在眼前,但樹單說了多次「不用太在意」,「事實如此,不用太擔心,假如二手書店真的不能生存下去,我會另外找些珍貴資源,繼續在有心人之間循環流動」。他認為,香港還有不少值得流動再用的資源,只要經營有道,既能賺錢生活,也可為地球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何樂而不為?

樹單曾向我提及一個想法,就是把香港的垃圾站重新設計成多層建築,先把垃圾分類,再將乾淨的物品獨立存放在一層,讓市民拿回家自用。「垃圾站不時有很多簇新的傢俬、衣服、電器和書,其實都可以循環再用。問題是我們混雜其他垃圾,結果,傢俬弄髒了,沒人有興趣。假如我們能重新設計垃圾收集站,就可以讓市民交換有用的物件,很多物資便不用運去堆填區」。

 

問與答

你最喜愛香港的哪一方面?

「我最喜愛香港的咫尺天涯。」

 

你最討厭香港的哪一方面?

「最討厭香港太擠迫。擠迫不是因為地少人多,而是大家都慣性你推我撞。」

 

怎樣令香港成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

「香港要成為一個永續發展的城市,可以說好難,也可以說好易。困難是因為政府無心做,容易是香港社會有充足的資源,有足夠條件成為一個永續都市。」

頁首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