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日記
未來故事 永續香港|Sustainable Future, Hong Kong Tales
EN
故事

新界牛的晚餐選擇

文、圖:林善如

新界牛
攀山涉水新界牛強烈推薦!

探討於疫情暫停晚市堂食措施下,跨區工作的群體(網稱:「新界牛」)的晚餐

作品介紹

是次作品一共有五位受訪者,下班車程至超過一小時,車程最長的那位接近兩小時;居住的區域分佈於上水丶屯門丶葵青丶西貢丶長洲。他們主要從事與人接觸的行業,包括:教師,社工,任職於社福機構內等。在五位受訪者中,有兩位是自己搬出來居住或已組織二人家庭;餘下三位是與父母同住,當中一位生活於「無飯家庭」 ,一位是父母間中下廚,一位是父母會經常下廚。

此作品主要按照訪問內容——有關跨區工作的打工仔於禁晚市堂食的防疫措施下的晚餐選擇,及他們對晚餐選擇的滿意程度而設計。以「餐單」為設計主題是基於是次訪問內容與食物有關;但由於訪問內容會包含很多不同的晚餐選擇,以餐單作陳列為一個較為清晰的展示方法。把在五個訪問內容中所提及的晚餐選擇作出分類,共分為四大類;而在四大類當中,晚餐選擇亦有一些差異,故此,每個大分類下亦有一些細項及說明作解釋。每項「菜式」旁邊有一個分數,為受訪者對該項晚餐選擇的評分(以五分為滿分)。


自食其力——只可以靠自己, 以「快」&「頹」見稱

  • 自煮頹版部隊鍋 (2.5/5分)
    任何冰格有嘅食物放晒入去,包括:雜丸、烏冬;心血來潮想食蔬菜就去超級市場買(通常都係買到生菜/娃娃菜),然後一鑊熟,又快又飽

Patrick Cheng
居住地區:上水
上班地點:油塘

  • 蒸奴/叮奴 (1.5/5分)
    最常見的選擇為「餃子,燒賣,叮叮嘢食」 主要原因:簡單、快熟,有嘢食就算,所需時間極少;不過款式好單調同埋分量好少

Jacqueline Chan
居住地區:長洲
上班地點:港島東


錢是萬能——以金錢解決問題, 錢解決到嘅就唔係問題

  • 「快」餐文化 (3/5分)
    最緊要快,「快」在於等候取餐時間;因為歸心似箭,最好唔好等多過10分鐘,至於食物嘅質素都唔太講究

Mandy Lam
居住地區:將軍澳
上班地點:葵芳

  • 外賣家常小菜 (3/5分)
    為自己賺取家庭溫暖同埋想扮健康啲,特登買兩/三餸飯俾自己食;但因為返到屋企附近都太夜,食嚟食去都係得嗰幾款餸

Roxanne Choi
居住地區:屯門
上班地點:北角


背景雄厚——成功靠父/母幹, 有爸/媽的孩子像個寶

  • 媽媽的溫暖 (4.5/5分)
    肯定係愛與健康的象徵;但車程遠,而且因應疫情返到屋企要即刻沖涼,搞掂都已經過咗正常嘅晚飯時間,所以通常啲嘢食都係喺電飯煲拎出嚟

Jacqueline Chan
居住地區:長洲
上班地點:港島東

Tracy Chu
居住地區:梨木樹
上班地點:薄扶林

  • 媽媽的溫暖2.0 (4.5/5分)
    就算唔同家人同住,每次返屋企食飯,媽媽一定會預備一袋二袋「外賣」;到平日放工返到屋企按住自己時間簡單翻熱就食得,簡直係:好味,健康,愛,同埋「自由」

Patrick Cheng
居住地區:上水
上班地點:油塘


才華洋溢——天生就係廚神, 人人都可以係食神!

  • 廚師發辦 (5/5分)
    自己想食咩就煮咩俾自己食。有時覺得放咗工返到屋企煮嘢食俾自己食係一種減壓嘅方法 (雖然洗碗又令壓力增加);但至少投入咗喺煮嘢食嘅世界入面,令自己坐咁長途車返到屋企都可以有啲嘢為之一振(溫馨提示:放假要買多少少嘢食)

Patrick Cheng
居住地區:上水
上班地點:油塘

Mandy Lam
居住地區:將軍澳
上班地點:葵芳


後記


大部分受訪者表示「未禁晚市堂食」前,他們下班後最嚮往的時間就是與朋友外出晚膳,享受碩果僅存的「社交生活Social Life」以調劑長時間的工作壓力(車程也算是工作一部分);有些受訪者甚至表示「先享用晚膳再回家」能讓他們在時間控制上更有彈性。有受訪者曾嘗試趕在晚上六時前完成晚餐以保留自己的「社交生活」,但該次的用餐經驗令他明白「有些事情都是不能強求」 °

在尋找訪問對象時,打破了筆者一個迷思——住「屯天元」的居民出巿區必定多於一小時。當筆者正打算訪問居住在天水圍的同事時,意外地發現原來他回我們工作地點(油麻地) 比居住將軍澳的我還要快,當刻的心情簡直是難以形容。

其實,我們對我們所生活的香港有多少的認識呢?又或者應該問: 我們對於香港有多少固有的想法呢? 我們又有否想過要去探究我們那些「固有的想法」呢?

頁首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