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日記
未來故事 永續香港|Sustainable Future, Hong Kong Tales
EN
故事

超記:兩代鐵鎚下的香港工藝

手推車是運輸業、店舖運作必備工作伙伴。今時今日,它們大多來自內地,偶爾你會發現一輛掃上綠色漆油的手推車,車身印有超記字樣,是現時香港僅有從角鐡開始,人手製造的手推車。可是,超記第二代老闆打算於農歷新年前退休,從此,香港製造的手推車將成歷史。

本以為快將退休的超記老闆年紀不小,但走到嚤囉上街與東街交界位置,出來迎接我的是穿着深藍色工程衣的中年男士,左耳還帶着一顆鑽石耳環,與我們對老師傅的想像頗有出入。人稱「四眼仔」的李鉅鴻今年五十歲,入行已三十一年,是香港唯一能由零開始造出手推車的師傳。

鐵製手推車的由來,需由李鉅鴻的父親「超記」李潤超說起。從前大眾生活不像現今富裕,修補風氣盛行。超記早年拿着稱為「咤咤」的焊鍚工具,四出為人修補水桶等生活器具,賺取生計,後來成為專造鐵床的鐡匠。制水年代,他靈機一觸,製造鐵水桶,解決客人需要。其後他在碼頭看見工人用木製手推車運貨,認為鐵製手推車耐用、能負重,應有可為,製造了第一輛鐵製手推車。怎料店舖為了慳錢,寧願繼續使用擔挑也不肯轉用手推車。手推車銷量比預期差,但因質素佳,口碑好,訂單逐漸增加。超記繼續改良,設計出有剎車裝置的手推車。

李鉅鴻在六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五,有一個弟弟。父親知道手推車生意有可為,但辛苦,原本打算把生意交給親戚及伙記,不打算讓子女入行。可惜親戚因交接問題,鬧至不歡而散,四眼仔於是在十八歲入行,學習打理業務,一做便三十一年。

真正靠自己雙手造出一架手推車是在父親過身後。父親原本計劃由四眼仔打理鋪頭生意,製作部份由伙記負責,沒有向他傳授手藝,四眼仔只好在旁偷師。父親過身,超記當時還有兩名伙記,怎料一名退休,另一名因工受傷,四眼仔一星期後亦受傷。但身為老闆,必需扛起責任完成工作。那次困境使四眼仔迅速成長。高峰時,四眼仔可三天完成二十輛手推車。

市面上的手推車在內地製造,鐵料多雜質,追求產量,有說用一年半載經已報銷。超記的手推車最少可用五年,除了採用高質素角鐵,還有方便用家的設計,例如推手的槓桿設計,令用家在負重物轉彎時更暢順。此外,李鉅鴻每次接新訂單,必先向用家詢問手推車用途、貨物重量和高度等資料,作出調整。「如果用來載液體,會在軸距作調校,軸距太近,很容易反車失平衡,軸距太遠不好轉彎,所以在製造前要先計數」他說。

超記手推車經過半個世紀,在四眼仔手上不斷改進,例如改變鉸位細節,使之更耐用;車身重量比父親年代輕了一半,同時保留足夠負重量;採購車輪困難時,他甚至找廠房製造合適的車輪。

超記手推車堅韌耐用,跟現今「計劃性報廢」的商業策略背道而馳,也直接影響手推車的銷量。幸好,每當手推車訂單停滯時,四眼仔總會遇上新機會,如嚤囉上街古董店老闆找他訂製古董底座。四眼仔由零開始,學習製造手掌大小以至大型的古董底座,成功開僻新業務。其他訂單如連鎖咖啡店的戶外桌椅、維他奶的手推車訂單等也是業務停滯時的甘露。

多年來,四眼仔不單造手推車,更喜歡富挑戰性的工作,接到新奇訂單尤其雀躍。曾有高檔時裝品牌找他鑄造藝術裝置,「他們給我數百枝鐵叉,要求我焊出打風『亂過亂世佳人』的感覺」,四眼仔於是把鐵叉燒焊成龍捲風模樣,作品在置地廣場展示,得到很大滿足感。他又曾伙拍澳洲朋友參加Red Bull 鬼馬賽車和香港飛行日,製造方程式賽車及飛機參賽,贏得獎項。

二零一七年農曆新年前,在完成所有訂單後,超記便會光榮結業,香港的本地工藝品,又少一項。
處理鐵料的機器通常較大型,四眼仔早年找到一些小型作業機器,退休後他打算把三部機器贈予專注單車創作和社區營造的團體「軸物行者」,為機器找個好歸宿。至於四眼仔的鐵匠經驗和手藝,他未有想到承傳,他說:「大部份人做到一個製成品便心足了,卻不願意由掌握鐡鎚等基本功學起,沒有基本功,做出來的(鐡器)也不會好。」這是一個製造者對品質的執著。李鉅鴻造手推車三十一年,對於多年累積的經驗未能分享開去感到唏噓。

放下手推車後,他正思考去向,朝人生下半場出發。
 

頁首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