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日記
未來故事 永續香港|Sustainable Future, Hong Kong Tales
EN
故事

「你想」社區民意檔案

文、攝:陳瑋彤

「你想」與現實

你是否覺得社區規劃者(政府和發展商)提出的發展藍圖,與你的理想有所差距?
如果你覺得談社區規劃理想過於遠大,不如先談談日常生活的所急所想。

「你想」目標

凝聚討論:有鑑於大多數人較願意就自己認識、關切的議題發表意見,檔案管理員嘗試從自身和親友興趣、課堂思考和考察所得,選取數個廣泛而切身的社區主題,提出不同種類的開放式問題。

相互啟發:觀眾可就工具提出之問題作即時交流互動,亦可寫下自己的想法。透過閱讀他人分享的內容,拓闊對自己熟悉範疇的想像,並增進對自己較陌生議題的了解。

以過程為目的:有別於旨在尋找確切解決方案的工具,本檔案更強調參與者的思考和體驗過程。

「你想」社區三部曲

  1. 概念關鍵詞:每個主題選取了2-3個關鍵詞提供定義,引導參與者思考課題。
  2. 互動問題:透過3條由淺入深的問題,先從受訪者的經驗出發,進而評價不同因素對其重要性,最後構想建議或進行反思。
  3. 延伸閱讀:可細閱參考網頁、查找相關書籍。附照片、圖例輔助說明


「你想」參與方式

閱讀:選一個你最感興趣的主題

  1. 象徵(地標、公共藝術)
  2. 康體設施(運動場地、街頭健身)
  3. 購物商場(私有公共空間、死寂商場)
  4. 街市(街邊檔、室內街市)
  5. 展覽場地(博物館、替代空間)
  6. 街頭藝術(街頭表演、塗鴉)
  7. 步行與踏單車(散步學、街道變革)


書寫:請在檔案空白頁回答三條互動問題,完成後可自行領取環保小禮物乙份。

討論:與同行參觀者/檔案管理員討論互動問題。

思考:對照你想和別人的想法,有什麼令你覺得有趣的地方?歡迎在留言冊分享。

檔案內容

收穫與發現

  1. 感謝「香港時地人」第九季全體同學和受邀親友的熱烈迴響,檔案室就每主題收集了兩位受訪者的回覆,亦有對工具設計和延伸活動之反饋。除了年齡層、居住地區和職業,各自的回應方式(訪談、錄音或文字)和敘事角度(宏觀或微觀)皆流露個性,讓我更認識他/她們。
  2. 有受訪者表示檔案內容讓他/她們注意到之前未有留意或深思的社區元素,例如社區地標和替代藝術空間。
  3. 受訪者多表示回答第三部分(建議或想像)的題目感吃力,適宜改以小組討論形式集思廣益,設計持份者角色情景,提供更具體聚焦的思考框架。
  4. 由於技術條件所限,本檔案未有包含影片和聲音素材,而選用有利紙本展示的形式(文字和照片)。未來可考慮加入繪畫元素,並簡化問題,以增加趣味。
  5. 了解到實驗過程給予參與者指示稍欠清晰,題目的設定應導向作答以切身經驗和感受為主,歷史、新聞及官方資料的整理僅作為補充背景。
  6. 發掘到有潛質延伸獨立成篇的主題,例如散步路線推介和死寂商場遊覽探索。
頁首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