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日記
未來故事 永續香港|Sustainable Future, Hong Kong Tales
EN
故事

超人:每個人都要handle with care

超人是一位充滿熱誠的平面設計師,也是音樂創作人。他滿腦子都是夢想,夢想為這城市的人帶來一點鼓勵和正能量,那是金錢買不到的快樂。

創業就是他實現夢想的第一步。

超人全名楊德信,英文名David。第一次到他的工作室,聽見他向Chloe介紹自己做David,我偷笑了一下,因為我們相識了八、九年,從沒聽見他這樣介紹自己,我還是叫他超人較親切。

超人在倫敦修讀平面設計,畢業回港於一間本地製衣公司從事設計工作,由服裝印花、標籤、包裝到牛仔褲後袋的車花等各種大小工序,他都參與其中,累積創業所需要的經驗。經過三年磨練,終於建立了自家時尚品牌「羊記」。超人說,羊記這名字取自聖經「羔羊的印記」,也是他楊姓同音字,英文名直譯「Lambmark」。

縱使一個人創業,但走進超人的工作室,全部設備都井井有條,縫紉的衣車、弄鈕扣的工具和印製圖案的印刷機等,整整齊齊的安放在各個空間,這裏就是他的基地。看到他埋頭苦幹,把紅白藍的帆布車邊,加上鈕扣便製成小帆布袋。他送了幾個給我們,同事看過後都盛讚它手工精美,問我們買了多少錢,以為是「住好啲」(GOD)的產品。

這些紅白藍帆布都曾經用過,超人希望廢物利用,把它們清洗乾淨,裁剪成合適尺寸,然後加工成漂亮與實用兼備的小帆布袋,減少浪費。每個工序由頭到尾都由他一手包辦,親力親為。「我從小已經對藝術設計很有興趣,17歲開始修讀平面設計,希望有一天能成為設計師。每一個設計師都夢想有自己的品牌,我亦不例外,希望透過作品去表達對生命的看法。」

創業不是一件容易事。超人用了差不多兩年時間去籌備,他本打算在旺角物色地舖,但香港高昂的租金代表羊記還未夠資金進駐。幸好得到家人財政上支持,他才能租下火炭工廠大廈一個單位,成立工作室。但人流不及地舖多,與顧客互動機會又少,推廣品牌就更加困難。

由於創業剛起步,難以負擔店舖的上架費,現時超人只能靠網上商店(online shop)銷售和推廣,有時會在書展等展覽會與其他機構合作擺檔,售賣羊記T恤。有時候,超人向供應商購買原材料時,議價能力不及其他大品牌,常被供應商留難,埋怨他訂貨太少,又沒有品質保證,來貨有問題也不肯退換。一個人的創業,就是這樣被大品牌和供應商壓下去。

「我在香港出生長大,親人也在香港,這裏是我最熟悉的城市,很想去服務這個城市的人。我的專業是平面設計,自然想到用創意工業和製造業去服務他們。我希望人家看到好玩的服裝設計和配搭時會開心,看到T恤上有趣而有深度的圖案會感到鼓舞。」

超人覺得香港太過依賴金融服務業了。他認為,每天只看著股市和地產數字上上落落,不會真正開心。「為甚麼我們不能因為看到漂亮的設計而開心呢?如果其他國家的小型創意工業和製造業也能夠立足,為甚麼香港不可以更多元化發展?」

有時候,創業不一定只為了自己。

超人主要設計T恤,平時花很多時間去研究時裝和平面設計的潮流趨勢,不斷嘗試各種圖案和衣料組合。他設計的圖案往往都隱含特別意思,其中一個吸引我們的叫「Handle With Care」。超人解釋:「這個設計源於羊記印刷機的包裝紙皮箱,當我看到紙皮箱印著『易碎─Handle With Care』的時候,發覺其實我們的生命也一樣,都需要互相 handle with care,尤其在香港這個充滿壓力的城市。」Chloe非常喜歡這設計圖案,覺得十分感動,因為她發覺自己忘記了人的心是需要handle with care,試了幾件便把這款T恤買下來。

超人喜歡彈結他,是個唱作人。工作時也不忘娛樂,工作枱旁有支結他,他應我們要求,自彈自唱了幾首自己創作的歌曲,其中一首講出了打工仔的心聲。在幾個月前的伙炭工作室開放日,他展出了幾個充滿意思又好玩的圖案設計,工作室又搖身一變成為畫廊。

雖然創業艱難,但我們沒看見超人的不快和埋怨,他身上散發都是開心和正面的能量。他堅持夢想而努力不斷,我不禁問,在這個資本主義的大巿場,會給他一個機會嗎?

 

超人的問與答

我最喜愛香港的一面……

「我在香港長大,最喜歡這裏的人,包括我的家人和朋友。」

我最討厭香港的另一面……

「香港有太多政府政策。其實很多社會問題政府可以做好一點,例如住屋,現時年輕新婚夫婦已經要用上他們總收入一半以上來供樓或付房租,將來的年輕人還可以住在哪兒呢?如果社會可以更加共融和諧,市民會開心得多。我不是說香港現況很差,但是社會真的有很多怨氣,市民被不公義的事情壓制得太久,使社會有很多衝突。有時候遇上衝突,我會嘗試包容,因為知道大家都生活在各種壓力之下。」

我認為香港要成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

「不可以單靠房地產和金融市場發展。市民的健康生活不應跟隨市場指數走勢,要有適量運動、抒發感受的機會以及文化藝術等精神食糧。市民都希望有其他選擇,令生活更加開心,但我們只發展金融與房地產業,常常向錢看。當我們說『可持續發展』,其實是指人,如果香港人有不同的發展空間,這個城市自然可發展下去。」

頁首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