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日記
未來故事 永續香港|Sustainable Future, Hong Kong Tales
EN
故事

詩人王詠思

有寫過詩嗎?有想過寫詩嗎?假如要寫,你會用哪種語去抒發情感?

頌華在律師和探索世界之間,選擇當一名旅遊作家;王詠思(Jennifer)在安穩與寫詩之間,選擇了後者。朋友Jennifer是詩人,用英文寫作,數年前辭去高薪厚職,獨自搬到倫敦居住,在濃厚的文化氣息中重新檢視自己的成長經歷,擺脫既定角色的枷鎖,專心寫詩,在彼邦寫下了下半場的人生。

Jennifer人生上半場是這樣的:中學念拔萃女書院,然後考獲獎學金到英國牛津大學修讀英文,畢業後回港加入政府當政務官。假如她仍然在任,大概已是一位薪金和福利都令人羨慕的官員,可是她選擇離去。

在政府工作了四年,她轉投太古地產任職公關,然後又再離開,重返校園執筆寫作。碩士畢業後,她全心全意留在英倫實踐她的詩人夢。「我喜歡穩定的生活,但我曾經問自己,假如最終能當上公關部門主管,我會快樂嗎?答案是不會。我們應該要忠於自己,既然愛寫詩,上天又賜給我這方面的才華,我應該努力去做一個詩人。要成為作家,不需要放棄一切,也不應該為滿足生活瑣事而放棄理想。」

在倫敦沒有人知道她來自名校,曾是香港政務官,又做過大地產公司公關。在異鄉生活,她像重過新生,沒有任何角色定形,沒有人對她往後的生活有任何要求和期望。她可以釋放自己,全程投入寫詩。寫詩以外,她也當上了自由工作者,繙譯工作成主要的收入來源。

我在英文報館出身,大部份時間都以英語書寫,所以用第二語言創作是我和Jennifer常討論的話題。她說用英語創作能釋放自己,這是從小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培養而成。「我來自一個很普通的家庭,跟大部份香港人一樣,先讀中文小學,再升上英中,然後努力學習英語,看英文小說、英文詩,看得多就開始用英文寫作。寫得多了,便發現用第二語言去表達自己,有一種釋放的感覺。」

Jennifer隻身移居倫敦,希望透過英語寫作,把自己從固有的生活和文化中釋放出來,但香港的城市風景、生活小事和傳統中華文化依然是她的創作題材。無論是已拆掉的皇后碼頭、鵝頸橋「打小人」、還是陪伴香港人長大的香港小姐競選或娛樂圈的光怪陸離,甚至一盅龜苓膏都是她的寫作靈感。

她的第一本詩集《Summer Cicadas》在2006年出版,今年中出版第二本詩集《Goldfish》。在倫敦宣傳新詩集的過程讓她有新體會,原來用英語創作,可以令更多人了解她的「故鄉」。「很多外國人都想多了解香港和中國文化,我希望他們能夠閱讀我的作品,明白到中國人是怎樣思考和生活。」

除了繙譯,Jennifer也義務為當地藝術館和藝術刊物做編撰工作,有時又會應圖書館邀請,教導小朋友寫詩。前年她結婚了,丈夫是葡萄牙人,最近又開展博士生生涯,研究美籍亞裔詩人,可見的將來她都會留在倫敦生活。但對於香港,始終情難捨,「香港是我出生和成長的地方,也是我的文化根基和靈感泉源,香港永遠都在我心中。」

 

我最喜愛香港的一面……

「美食。我會掛念魚蛋、牛腩麪、廣東老火湯和蒸魚。還有香港人的勤奮、高效率和我們經常强調的仁義,例如孝順父母、尊敬老人家和愛護小朋友。」

 

我最討厭香港的一面……

「悲觀和恐懼。」

 

我認為香港要成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

「香港實在太擠迫,需要一個全面的人口政策,好好分配資源。香港的教育也過份注重考試,小孩子年紀輕輕,就要為報讀幼稚園做足各種準備功夫,壓力太大了。教育應該是全人教育,不是為考試求高分數。」

頁首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