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日記
未來故事 永續香港|Sustainable Future, Hong Kong Tales
EN
故事

鄭寶珠:涌尾的燈籠

鄭寶珠
58歲
家庭主婦
居住涌尾約十年



「我在南區住了30多年,在黃竹坑工廠上班,由於娘家在南區,所以偶爾都會回南區閒逛。我在涌尾(即現在香港仔警署附近)出世,逸港居的位置當時都是棚仔,海邊泊滿漁船。我在漁民家庭長大,當時我們一家住在船屋,與親戚、堂兄弟姊妹圍住一起,大家可謂一呼百應。船屋內部四四方方,哥哥每逢農曆八月十五就會圍着天棚掛起一個個小燈籠,有時行過公園見到掛起的一個個燈籠,都會想起當時畫面。

涌尾、香港仔是伴隨我成長的地方。小時候會用半小時由涌尾,經過『十五間』,再沿香港仔大道(現時天后廟位置),走路到田灣上學;閒時習慣與兄弟姊妹過橋再上岸,走到對面香港工業學院的足球場玩耍,這就是當時的娛樂。後來,我在黃竹坑上班,由於當時香港仔隧道未建成,往來黃竹坑的巴士較少,就要在香港仔坐一些四人座的貨車,上落車的位置現在已經變成商場。

現在這一區變了很多,鴨脷洲大橋填海而成,涌尾亦在六十年代末拆掉。而在我少年時代,香港仔巴士總站本來是海,該處有一間鎮南樓,當時酒樓對開的是太白皇宮碼頭,泊滿蝦艇往來鴨脷洲。香港仔中心未建成前是船塢,該處附近有一間叫三多樓的酒艇,其實是平民版的太白皇宮,規模較細,當時自己姐姐會在酒艇擺酒。現時的香港仔多了很多人,大廈之間更密,人流亦隨着香港仔中心的出現而增加;環境變得嘈吵,區內有不少舊有建築物拆毀,新建的地標和景點雖然標榜着『懷舊』,卻無法表達這種感情。」

頁首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