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日記
未來故事 永續香港|Sustainable Future, Hong Kong Tales
EN
故事

從前像個原始人|張淑娟

張淑娟,67歲,入住靜海樓30多年。退休前為非牟利機構文員,現義務擔任靜海樓互助委員會秘書。

*****

「搬來漁光村前嘅生活好似原始人」,張淑娟笑說。

那是七十年代,她跟拍拖兩年的男朋友結婚,成為了蔡太。她原本跟家人同住舊石排灣邨,其父在黃竹坑山頭開墾田地,種菜養雞,並搭建了一間小木屋用作日間休息。這間小木屋後來成為張淑娟婚後新居,「嗰度直情係峭壁之上,冇水冇電,都好牙煙㗎。有啲人要手腳並用先至爬到上去,夜晚又黑忟忟,不過我唔怕黑」。他們在小木屋旁加建兩個小房間,用作權充廚房和廁所,「點火水燈、用火水爐⋯⋯廁所都有個馬桶嘅,係附近工廠唔用掉出來,我哋就安上去用。但冇沖水㗎,我爸挖咗條渠,儲埋啲糞便用來耕田」。

最初,山頭上只有張淑娟和丈夫居住;後來,張爸爸又介紹新婚朋友來搭木屋居住;再後來,張淑娟的弟妹在婚後同樣搬來,山頭成為一個小聚落,住了十多人。生活在山上似是逍遙,其實也有諸多不便。有時雨水較少,山水不足,大家會不夠水用;雨勢大時,屋頂又會滴水。

遇上颱風最是狼狽。張淑娟記得,有一晚睡到半夜被丈夫拍醒,「話個屋頂就快吹甩,要走佬!嗰時兩個細路仲細,我嗱嗱聲執埋暖水壺、奶粉、尿片就走,去咗隔籬鄰舍度暫避。鄰居間屋都唔大㗎,咪坐喺個客廳度囉」。最令她哭笑不得的是,丈夫一度打算冒著風雨回家拯救電視機,但被她阻止,「嗰時個屋頂真係吹甩咗!我話你出咗去如果遇到意外,命都冇埋嘅話,要部電視機嚟做乜?寧願買過一部啦!」風雨之後,那台大牛龜電視機真的壞了,他們捨不得棄掉,沒想到放了一段日子,也許機體內的水分乾了,電視機竟然復活了。

這樣的生活過了八年。

直到八十年代,他們一家四口終於獲編配入住漁光村靜海樓的頂樓單位,採光良好,附有一個沒有上蓋的露台,「可以用來曬果皮,喺街買兩串新鮮剝落來嘅,由綠色曬到變啡色」。她說,鄰里間的關係很好,孩子們會在寬闊的走廊上跑來跑去,十分熱鬧。只是,這些頂樓單位在盛夏的晚上十分翳熱,「因為天花板係日頭吸收咗好多熱力,而且家家戶戶都開冷氣啦、煮飯,仲熱過日頭,有時企喺度覺得個頭殼頂都係慶㗎」。

入住漁光村後幾年,張淑娟誕下小女兒,希望有多一點空間,就向房協申請調遷。九十年代,一家五口搬到同座四樓後,室內空間多了,卻沒有露台,「原來冇騎樓掠衫好麻煩,有一年特別潮濕,啲衫仲發晒毛添啊」。近年,她的膝關節開始痛,漁光村位處山坡,多斜路和樓梯,對張淑娟來說有點不方便。

多年來的生活點滴,聽來像是滿腹牢騷,其實,張淑娟總是樂呵呵地娓娓道來,「係好得意㗎,直頭可以拍一套戲!」故事主角樂天知命的微笑,是這齣戲最動人的畫面。

頁首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