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琼,68歲,1988年起一家五口入住順風樓。在漁光村擔任義工十多年,現為順風樓互助委員會主席。
*****
劉秀琼多次提到,自己在1988年搬來漁光村後,體重迅速由110磅增至130磅。全因自立門戶太開心了,心廣體胖。她感到前所未有的自由自在,時常在三個小孩睡覺後,跟丈夫看電視看到兩三點。有時餓了,丈夫就煮宵夜,大家分甘同味,「雞飯、排骨飯、窩蛋牛肉飯⋯⋯唔食嘅話,餓住個肚會瞓唔著」。
搬到漁光村前是辛酸的十年。她和丈夫在1978年結婚,婚後住在黃竹坑邨,照顧夫家四代十多人,「太爺、太嫲、老爺、奶奶、叔仔、姑仔,又要煮飯佢哋食,又要斟茶遞水,又要洗衫抹地,仲要湊仔呢,好辛苦」。為幫補家計,她更到附近工廠打工,「晏晝得一個鐘食飯,我要返屋企好趕咁食,然後幫啲細路沖涼。如果天冷,仲要自己煲熱水,嗰時冇熱水爐㗎嘛」。日復日體力透支,她早午晚三餐靠飲多甜濃奶茶撐著,偶然悶了,就轉飲鴛鴦或茶走。
「有自己地方,真係開心好多。鍾意食就食,瞓就瞓,睇電視就睇電視,睇到播粵語殘片都唔願瞓!」她笑著說。
當時,她以為順風樓這個向東南、有陽台的單位,只是短暫居所,因街坊說漁光村在五年後會清拆。除了廚房和廁所,屋內沒有間隔,他們用衣櫃劃分空間,地台沿用上一手留下的塑膠地板。想不到就這樣住了30多年。她對漁光村各方面都滿意,唯一缺點是家住二樓,蚊子多,「夏天拍蚊拍唔停,最多一日拍死20幾隻,同屋企人鬥拍得多」。
近十多年來,劉秀琼積極擔任村內義工,尤其熱衷於為慈善機構籌款。「東華、博愛、仁濟、保良局,主要都係擺街站,有時都會洗樓,逐家逐戶拍門。」說起慈善機構,她如數家珍。「我哋籌款雖然唔及石排灣邨、華富邨咁多,因為漁光村得1,100戶咋,但冇所謂㗎,最緊要幫到有需要嘅人」。
問起漁光村將於數年內清拆,可能搬到田灣,她表示期待多於不捨,「我未住過新樓嘛」。她寄望新居寬敞一點,因 為80年代申請房協單位時,孩子年幼,按規定只算是「半個人」;換言之,一家五口只能得到3.5個人的空間。無論如何,她都希望繼續住在南區,「街坊見慣見熟,空氣又好,呢樣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