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日記
未來故事 永續香港|Sustainable Future, Hong Kong Tales
EN
編者的話
2013年6月13日

這一幕似曾相識,「是誰在敲打我的窗」,我們坐在沙化上,閉上雙眼,「是誰在撩動琴弦」,聽著蔡琴在唱,「那一段被遺忘的時光」。那高音甜、中音準、低音勁的通透,還有實屬巧合的情節,為今期《城市日記》揭開序幕。

六月號《城市日記》由同事Billy執筆,記錄兩個創業故事。第一位是同事Sarah的父親梅享安,就是用「膽機」播放多首蔡琴名曲給我們細味的Uncle Mui。

梅爸爸在退休後才創業,本來我們想寫創業不是年青人的專利。但細聽他的故事,才發現這個黃昏的創業夢,緣起於他小時候的興趣,然後在深水埗鴨寮街孕育成長。

自幼在鴨寮街打滾,梅爸爸小學時已懂得自製收音機筆盒,轉賣給同學,讓他們上課時偷聽電台節目。今天他依然是鴨寮街常客,吸收巿場資訊。為客人度身訂造膽機,其實是延續他兒時的興趣,也引申出這個城市怎樣培育下一代的好奇心。

另一位是Billy認識多年的好友楊德信,花名超人。他是80後,在倫敦主修平面設計,前年成立品牌「羊記」,售賣自家設計的圖案T恤,屬小本經營。面對昂貴租金和難以負擔的商店上架費,又遭工廠嫌棄訂單銀碼細,超人不知道能撐多久,但每天活得快樂、充實,因為他希望透過作品表達對生命的看法,影響他人。

還記得採訪時那件寫上「Handle With Care」的T恤,差點把我弄哭了,這個設計意念來自紙皮箱外印著的「易碎─Handle With Care」字句,令我想起自己有多粗心大意,忘記要關懷呵護每個人的易碎心靈。

曾經聽過一個說法,內容大概指香港人喜歡做老闆,新加坡人習慣打工,所以香港人較有創業精神,有做企業家的本質。《城市日記》不喜歡這種比較,一個城市要有本土企業,人民要有創業精神,必需有合適的土壤,令她萌芽生長。

黎穎詩

頁首
編者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