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日記
未來故事 永續香港|Sustainable Future, Hong Kong Tales
EN
故事

林淑儀:藝托邦

現職香港藝術中心總幹事的林淑儀(Connie)在灣仔區長大,她的家、學校及工作都離不開灣仔區。灣仔孕育Connie的藝術生命,她愛在灣仔漫步欣賞舊建築,初中時也經常到住所附近的戲院看電影,包括放映中文電影的翡翠戲院和放映英文電影的明珠戲院。她愛流連香港藝術中心,那裏給她很多第一次,第一次上爵士舞班、第一次看展覽、第一次欣賞藝術電影和另類搖滾音樂,自此離不開藝術。時至今日,她仍以灣仔藝術地帶富德樓作蒲點,生活圈離不開灣仔,「灣仔應有盡有,新舊兼容,你可以找到文化、藝術、生活、娛樂,根本不需要離開灣仔。」

二零零九年,Connie剛升任香港藝術中心總幹事,有次與音樂人龔志成(阿龔)碰面,他們談起藝術活動,促成一個定期街頭音樂分享節目的誕生。「當時已經有一些街頭音樂會和藝術活動在香港藝術中心舉行,但不是恆常節目。我們相信需要有一個定期舉行的藝術活動才能製造藝術氛圍,讓藝術融入生活。」因此,香港藝術中心門外一小片空地便成試金石,每月舉辦一次街頭音樂會,培育街頭音樂的文化土壤,至今已耕耘了七個年頭。

香港藝術中心的開放空間只是一個起點,拋磚引玉,把不同類型音樂、藝術表演帶到一個觀眾容易親近的平台,擴闊藝術光譜,讓大眾自由選擇,也幫助有潛質的藝術家提升知識,刺激更多街頭藝術文化的誕生。近年香港藝術中心擔起灣仔動漫基地的發展和營運工作,亦把街頭音樂帶到這個新地方。
放眼全港,藝術不應是藝術中心、劇院或畫廊的專利,街頭、公園、港鐵站,甚至電車車身也可成為藝術展覽場所,使藝術成為日常生活,為公共空間注入更多可能性。在Connie眼中,藝術也是一種學習尊重的表現方式,走進社區,需要一份尊重別人的覺悟,與街坊保持良好溝通。如數年前以鰂魚涌作試點的「潮裝公園」公共藝術,香港藝術中心是項目的創作夥伴,在開展計劃前需先諮詢街坊意見,不能沉醉於自我感覺良好的心態而忽略對社區可能造成的騷擾。對於街頭藝術,她希望能夠在灣仔區推動壁畫,由藝術家、社區持份者和街坊共同參與,把社區特色融入創作,在牆壁展現,到時走在社區已可感受藝術氣氛。

推廣藝術活動多年,Connie一直有個心願,「我非常希望能在港灣道舉辦一個包含不同元素的藝術活動。港灣道有演藝學院、藝術中心,遠一點有富德樓,藝術氛圍已經存在。如果每年都能集合藝術家定期舉行音樂會、放映會、小型市集,甚至改作臨時單車路,試想像在港灣道踏單車、看電影,對市民來說是一件很好玩的事。」Connie摩拳擦掌地說着這個有關藝術與生活的心願,更希望藉此聚集不同人士併發出火花。
 

頁首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