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日記
未來故事 永續香港|Sustainable Future, Hong Kong Tales
EN
故事

冼培安:舊時風貌

冼培安
居住香港仔六十餘年

曾於東勝道經營茶餐廳

「我紮根香港仔多年,出細到而家未曾離開。早年家住海皮,後來搬到東勝道,鋪面經營漁利泰茶餐廳,樓上就是員工宿舍、住宿。我家族上兩代人都在香港仔;爸爸那一代七星伴月,共八房人,家族早年靠漁業起家,可謂叱咤風雲。日戰時期,家族有船幫忙日軍運送糧食,來往澳門,生活不成問題;和平後,家族繼續漁業及歌堂船生意。有一次,我三伯在海邊看見日軍殘餘的水雷,與夥計將炸彈綁在舢舨上,慢慢往西邊駛走。後來英政府給他頒了一個勳章,好不威風。

六十年代前後,我未讀完中一,十三歲便出來社會做事。當時的老闆喜歡攝影,我在專門舉辦沙龍的沖曬檔見識到很多風景照片,對攝影萌生興趣。老闆借我五百元,我便用普通人幾個月的工資買了第一部相機。六十年代,攝影很奢侈,我跟師傅學,後來成為攝影學會最年輕的會員,沙龍照曾經在大會堂展出。十七歲那年,鍾情拍攝的我準備到邵氏做學師仔,招呼都打了。但家裡經營的漁利泰茶餐廳人手緊絀,唯有應母親要求幫忙打理生意。此後十幾年都沒有攝影。

我們家族做過海鮮舫,對飲食出品的細節要求都有了解,亦與衛生局相熟,所以我爸爸以漁利泰之名開設了香港第一間茶餐廳。當時冰室賣飲料、酒樓是一盅兩件,但茶餐廳甚麼都可以賣。漁利泰一開始最多東西賣:可以沖茶、有四和菜、也賣太蛇羹,太蛇即來自海裡的鹹水蛇。我還記得,當年燒個鉛水箱來裝蛇,留有小孔讓它呼吸;然後拆蛇肉、拆蛇絲,便是真材實料,幾蚊一碗的蛇羹。

如此過了十多年,我因為請不到伙計,意興闌珊,在八八年結束漁利泰茶餐廳。當年沒有人來懷舊,只有一班熟客慨歎少了一個『打躉』的地方。漁利泰茶餐廳之所以為人津津樂道,是因為我們堅持用新鮮豬肉牛肉;最近便有位街坊跟我說,難忘我們的微菜牛柳絲炒麵。

茶餐廳結業後,九十年代某天,我偶然在銅鑼灣的相片鋪看到六十年代的香港仔夜景照。腦海中浮現出當年我拍的香港仔照片。回家找找,發現還有部分底片、相仔完好無缺。後來我重新經營漁利泰燒臘鋪,通過茶客及老朋友追查到不少關於香港仔、鴨脷洲、海鮮舫的舊照、檔案、和歷史。

我記得,當年鴨脷洲是三不管地帶,黃賭毒全在島上,普通人平白無事不會靠岸。但我是街坊,揸住部相機坐艇到鴨脷洲,街頭街尾都是可以拍攝的風貌。如果是生面人,拿著相機,甫踏足鴨脷洲,就會被攔住。當年亦不覺得香港仔景觀是甚麼一回事,六十年代、七十年代,變化還不算大。踏入八十年代,改變加劇,到覺得要捕捉景貌,才發現舊時風景在三爬兩撥之間,都拆毀了。」

頁首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