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日記
未來故事 永續香港|Sustainable Future, Hong Kong Tales
EN
故事

John BATTEN:黃竹坑的衰微脈動

John BATTEN

56

藝評員

在黃竹坑開設辦公室

「我從前在中環開設畫廊,因為想嘗試另一種運作模式,開始尋找不同地方。第一個感興趣的地點是大角咀,它鄰近旺角,混合了半工業區及住宅區。但我知道市區重建局準備破壞這地方的原有生態。當我重置自己的事業,我不會投資在一些幾年後即將消失的東西上。最後,我輾轉找到黃竹坑利美中心一個單位。

這裏沒有任何畫廊,我在單位內總共辦過四次展覽。這單位之所以又大又便宜,是因為它位於頂層,每逢夏天都變得十分炎熱。在一位藝術家朋友的幫助下,我們重新裝修單位,髤過地板。業主告訴我們,單位以前是蠟燭工廠,故此地板十分油膩。縱使利美中心能夠遠挑香港仔和黃竹坑景觀,但算不上一個上乘的工作空間。在利美中心的幾年間,我改變了自己的方向。從開辦畫廊距今十三個年頭,我變得十分疲憊,最後決定放棄經營。

香港仔是一個讓我逃離煩囂的地方。當初搬進來的時候,我告訴別人:這是開設畫廊的最佳地段。我曾經希望其他人可以跟隨我的步伐。可惜,直至最近幾年,這裡都沒有多少畫廊,畫廊之間亦缺乏聯繫。我覺得一切都太遲了。隨著地鐵的落成,黃竹坑失去了原有的氣氛。這裡即將被規劃為商業區,原有的畫廊都會被逼搬遷。

我現在的辦公室位於志聯興工業大廈,這裡間隔細小,沒甚景觀,但利於工作。從前每天清早都有一名老男人和他的妻子在大廈走廊賣麵和多士。每天七點到九點,他們都會經營這個「非法早餐檔」。最近,他們再沒有回來,因為這裏改變了太多。以前大清早上班的工人,已經變成服務業的行政人員。

黃竹坑以前是印刷廠林立的地方。有些工廠負責印刷,有些負責折疊及釘裝。偶爾你會看見工人擔著諾大的裁切機在街上走過。這幾年,印刷廠紛紛結業,他們遷離的時候會從工廈的窗戶吊走一台台大型機器。因為修建地鐵的關係,很多雀鳥、畫家、本來在街上賣報紙和色情雜誌的報販都離開了。工業區的感覺經已改變。

區內有些東西仍然保留。走到山上,可見到基督教堂及寧養院,東華三院的安老服務,還有一所美麗的修道院。當警察訓練學校的學員練習射擊,你會聽到遠方的槍聲。在遊艇廠林立的海灣,有一個讓懲教署囚犯清洗床單的角落。囚犯每天清洗床單,然後返回監獄。社區有趣的脈動至今仍然存在,但改變幾乎無可避免。地鐵即將通車,而黃竹坑亦逐漸由工業轉變為商業地區。最微小的改變都會影響整個地區。」

頁首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