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日記
未來故事 永續香港|Sustainable Future, Hong Kong Tales
EN
故事

郭兆荣:守業經年

郭兆荣
六十多歲

六十年代在鴨脷洲華庭街開設白鐵鋪至今


「鴨脷洲以前是『三不管』地帶,華庭街休憩處位置就是賭檔:番攤、骰仔、牌九。旁邊是東蘭酒家,往西走冚山都是木屋、往東走是明珠戲院。當年的波地(即鴨脷洲公園球場)都是爛地,用來『曬寶料』(即乾魚乾蝦)、織帆補帆、亦有人打波。岸邊以前也全是木屋,後來變成機械廠。全盛時期,鴨脷洲岸邊有百多間船廠、機械廠。

當年華庭街對出有兩棟石屋,我家住在其中一棟。我老豆是做麵的,希望我繼承衣缽。但我『座圍無肉』,臀部不夠發達,搓不了麵糰。我老豆也做蓮蓉糕、白糖糕、但搵唔到食,經濟不好,沒辦法。

我讀鴨脷洲街坊小學,是島上『最高學府』。當年鴨脷洲沒有中學,要讀中學就要到香港仔,加上街坊小學坐落山頭,每天要很多石級回校,所以被稱為『最高』學府。十一、二歲畢業,出來學師,但鴨脷洲機械廠有個古怪規舉:『本地仔不請』,怕你一天到晚回家。我於是跟了一位捶白鐵的師傅學師。當年無論鋪裡家裡統統不準食菸;周圍白粉檔,吃一口煙,就可以吸一口鴉片過癮,窮了就要吃白粉。那個年頭,鴨脷洲很多道友躺在道旁。

我61年學師,三年之後往外闖了一年,長見識;65年左右自己開檔,79年搬到現在這個鋪位。以前鴨脷洲有十幾檔白鐵鋪,客源各有各,個個做唔切。有的白鐵鋪專做船上用品,飯櫃飯格那些,我們不做;有的專精路邊制箱,我們技不如人,也不做。我們早期主要做魷魚桶,裝半桶雪水冰水,攞到漁獲就倒進桶中。我們堅持用日本料,鉛水靚,用上三年,好多人要。

八十年代是高峰期,那時候個個裝新船。所謂『裝新船可以買樓』,一年有一百隻新船幫襯:雙拖、單拖、蝦艇、網艇、車艇仔等。我主要負責船身的車底、油盤、和煙通。車底和油盤即是船底的油盤油櫃、煙通即是俗稱『死氣砲』的排氣管。以前很多漁民客,要上船度野。現在老了,又曾經跌傷『菠蘿蓋』。身邊師兄弟退休的退休、過世的過世,只賸下我這一間白鐵鋪。現在的出品包括水隔氣隔、煮食爐蓋、冷氣盤、蠟蠟雜雜。我搵過錢來但不懂剩錢,退休亦無處可去,唯有繼續守業。

鴨脷洲以前的東西都好吃:肥狗大排檔炸大腸很鬆化,還有四喜居炒飯、炆魚。現在的鴨脷洲缺乏人情味,區議員蛇齋餅糉、爭權奪利,我們看過也反過。我跟業主熟稔,地鐵通車,如果白鐵鋪生意不夠交租,一定將鋪位交還。退休後周圍走走,買生果、買水、到馬場消磨大半天,不用勞氣。」

頁首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