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日記
未來故事 永續香港|Sustainable Future, Hong Kong Tales
EN
故事

半天假

文、攝、圖:楊芷瑜

  • 主題

於週末為外傭畫人像和作簡單訪問,了解他們的故事。原定標題為「週末的姐姐」,現改名為「半天假」。 

  • 形式 

前往中環公共空間和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邀請外傭受訪,形式從擺攤轉為走入人群主動出擊。中環和銅鑼灣是外傭週末聚集的熱門地方,聽說通常菲律賓籍的外傭會聚在中環,印尼籍的外傭會聚集於維園。

  • 創作思路

原先我只想挑戰上街替陌生人畫人像,我直覺想畫住在香港的外傭;後來當我開始接觸外傭,我發現她們遇到好多難題,例如她們受疫情所限無法回家見家人,單身的外傭在港難以找交往對象,她們一星期一日的法定假期通常被剝削⋯⋯

在短暫的相遇中,我只能為她們畫畫、聽她們的故事,同時走出「觀察者」的角色,我不再視外傭為外人,我感覺自身與外傭的距離拉近了——我會設身處地思考多少香港人能夠做到「外傭」這份工作,而我們又為甚麼要求外傭欣然接受連自己都嫌棄的工作環境和待遇?更長遠的,「外傭」引伸的問題會為香港帶來什麼影響和結果?

  • 事前準備——工具
寫生三寶:車仔、摺檯、摺凳。
  • 事前準備——畫畫實驗

除了準備工具和訪問問題,我在出發前需要預備好畫畫的方式和畫人的心態,當中涉及多次的嘗試和實驗。

以水筆練習畫朋友的人像畫。
  • 成果

一共七張人像速寫,但基於外傭每星期只有大約半天假期,時間有限,加上環境和語言問題,無法完成預設的訪問。為使外傭不會空手而回,我畫人像的時候以碳紙作底,所以我每畫一幅畫,受訪者都可以帶走一幅畫,如下圖:

示意圖,右圖為受訪者可帶走的底紙。

成果主要分三部分,我剛好以畫人像的區域分了「過去」和「當下」,最後會以反思總結。畫人像的部分,我會簡述我每次畫畫的形式、過程、觀察和感想。

過去

紀錄首次畫人像:

日期

17/07/2022

時間

15:00-19:00

地點

中環怡和大廈樓下/ 康樂花園

天氣

炎熱,有風 

形式

我在路邊設攤,寫著 「Free Portrait」和 「Talk To Me」等字句,吸引外傭姐姐過來聊天和畫畫

貼滿畫作範例及"Free Portrait"標句的攤檔。

 

  1. Lita Nuguit (Lita)

國籍:菲律賓

「可以幫我畫這個嗎?」(真實對白)

畫畫過程:

  • 我一共替她畫了兩幅畫。她主動過來,請我畫手機中的女性。我以為她請我畫她的女兒,後來才知道那是她的舊照片。照片中的她身處類似影樓的地方,身穿黄色連身裙,戴著造型誇張的帽子。我在她的畫中加了一個太陽給她。 (左上圖) 我後來問她可否替她現場畫一張人像畫(右上圖),她同意了,我才有機會仔細觀察她的樣子。她一直低頭看手機,沒有看過我。我看到她臉上有好多細紋,不知道為什麼畫她的時候我心裡很難過,我選擇不畫任何她臉上的紋,並盡量在畫的過程跟她說說話。她說她那天早上九點到中環,一般會和朋友在這裡開派對。
  • 我們主要以英語溝通。當日我無法與對方做深入訪問,一來沒有時間,二來語言不通,溝通過程不算順暢。她很少主動說話,但如果一直追問她會簡單回答。
  • 她不是有惡意的人,在我被康文署趕走、需要轉位時,她主動幫我移動畫畫車。 

 

2. Buban, Beverly Ponayo
國籍:菲律賓 
宗教:天主教

Beverly Ponayo戴著第四個僱主送給她的耳環。

畫畫過程:

  • 她常常直視我和大笑,感覺挺開朗。
  • 她在香港四年內換了五個僱主,她當日戴著第四個僱主送給她的耳環。 
  • 她多次提起她以前在菲律賓有一座四層大屋,有一家超級市場,但因為誤交損友,在賭場把錢輸光了,還要賣屋給親戚還債。她輸了她的事業和一塊地,但她對婚姻有信心,她認為她的老公很好、很支持她,即使遇到難關都沒有怪責她。
  • 她來到香港,卻無法回到她以前的高峰。她希望下年回到菲律賓,重頭來過。

 

3. Marlindn G. Besinga
國籍:菲律賓 
宗教:天主教

Marlindn曾在選美比賽(MS. ELEGANT QUEEN INTERNATIONAL HK)獲獎。

畫畫過程:

  • 她刻意避開我的眼神,明顯有點緊張,所以我告訴她我和她一樣緊張,然後我們一起大笑。
  • 她最喜愛香港的萬佛寺,因為那裡風景很美。 
  • 她通常在菲律賓的女傭公司 (Agency) 或Facebook結識新朋友。
  • 她在香港印象最深刻是選美(MS. ELEGANT QUEEN INTERNATIONAL HK),那是她第一次上台表演,更獲獎了。 
  • 她想家,最想念兒子和菲律賓。她有兩個兒子,一個即將五歲,一個即將十歲,她希望下年可以回去探他們。


首次畫人的感想

當日我路邊設攤,坐著露營椅子,鮮有地以低角度看著這個都市,一直以「Free Portrait」、「Talk to me」的呼籲字句請人做我的畫畫對像,好尷尬。現場好多人出入,充滿笑聲,菲傭姐姐說話很大聲,她們都穿著漂亮,擺出不同甫士拍照或自拍。

許多人對「Free Portrait」有憂慮,例如怕涉及額外費用,怕被騙,怕浪費時間等等,都有不少人不知道什麼是「portrait」,但大多數人看到我的宣傳都只是搖頭或者低頭笑笑。

在這部分的受訪女傭都比較沉醉在過去的自己,她們都剛好想追回過去——一段很美好的日子。她們希望停留在自己容貌或成就最好的時間。

當下

紀錄第二次畫人像:

日期

24/07/2022

時間

15:45-21:00

地點

維多利亞公園

天氣

炎熱(天文台錄得最高氣溫36.1度,是1884年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七月天」) 

形式

我走到外傭休息的地方,請她們接受我的訪問

環境

維園真的有好多鳥糞。
當日公廁停水,眼見所有人都拿著膠水樽沖廁,場面挺混亂,聽到好多人投訴廁所環境很惡劣。

我走到外傭休息的地方,請她們接受我的訪問。

 

4. Indah Herminingsih (Ima)
國籍:印尼 

「最緊要佢唔打我哋OK囉,佢俾我哋人工呀,俾我哋瞓覺呀,俾我哋食嘢OK啦。」(真實對白)

畫畫過程:

  • 她沒有看過我,眼睛佈滿紅絲。
  • 她喜歡香港人不亂拋垃圾。香港的街道比較乾淨。
  • 我問她頭布是否一定要黑色,她說什麼顏色都可以,最重要夠長。
  • 當日天氣很熱,我和她們一起坐在充滿碎石的地上,我一直說很熱,掩飾我的尷尬和不自在,她說「如果你這樣就覺得熱,穿上我們這些衣服你怎麼辦?」
  • 她常常說「冇辦法」和「慣咗」
  • 我問她和她的朋友對香港人的感覺時,她們大笑。

 

5. Defitasari (Eaa) (圖右女生)
國籍:印尼 

基於Eaa和Diah趕時間入大澳看日落,當日完成訪問後,她們便急著離去。
上色完成圖。
「(喜歡)照顧老人,因為感覺好像照顧自己老豆老母一樣。」(Eaa語)
「香港好多嘢食,喜歡香港的Mall。」(Diah語)

 畫畫過程:

  • 基於Eaa和Diah趕時間入大澳看日落,當日完成訪問後,她們便急著離去。我之後靠看照片畫她們。
  • Eaa常常微笑,和我的眼神接觸不多,感覺挺溫柔。她和Diah是好朋友,她們的媽媽是朋友,所以她們在嬰兒時期就已經認識。她們曾經一起上學長達九年。
  • 在香港最喜愛的活動是玩、行山和Yoga。
  • 問她最喜歡做什麼,她說照顧老人,因為感覺好像照顧自己父母一樣。
  • 她在香港最深刻的時刻是她的老闆為她慶祝生日,一起食飯,好像當她女兒一樣。
  • 她想念家,她已經沒有回去印尼四年了。她想回去印尼行山、吃飯,和家人在一起。

 

6. Diah Priskila (圖左女生)
國籍:印尼

畫畫過程:

  • Diah是爽直、開朗的人,廣東話不大好。
  • 她喜歡香港的交通,乘車方法簡單便利,在印尼好難截車,需要自行開電單車。
  • 她在香港通常去玩,喜歡尖沙咀、行山、海灘和看日落。不喜歡派對。
  • 她在香港的正職是照顧一個女士的三隻貓狗。她喜歡照顧寵物多過小朋友,因為牠們不會投訴或罵人。
  • 她覺得僱主好像當她女兒一樣,會一起聊天,有時會帶著她和朋友一起出外遊玩、爬山,像家人一樣。她談及這一點時有點感觸。

 

7. Es lestari (Ann) (圖右短髮女性)
國籍:印尼 

「想自己開心啲。」(真實對白)
遇見Ann和她的朋友的過程很奇妙。我在中午遠遠看到有人在演奏小提琴,感到好奇,待完成訪問後,我六點左右周遭尋找演奏小提琴的人。我找到她們。她們逢星期天在維園練習小提琴。

 

畫畫過程:

  • Ann是少有會問我問題的受訪者。她很熱衷分享自己學音樂的過程。
  • 我好記得當我遇到外傭阿Ann,她常掛在嘴邊:「想自己開心啲」。她父母已經離世,和其他外傭不一樣,沒有回印尼的迫切。
  • Ann小時候看電視,見人演奏小提琴,感覺很棒,但她父母沒有錢,無法供她學小提琴;現在她有錢,可以買樂器,但礙於年紀,她選擇上網自學看譜和彈琴。Ann積極面對人生,她實現了兒時夢想,自學小提琴,開YouTube頻道,閒時在僱主家中練琴和拍片。
  • 她形容自己的僱主是「Special Kid」,她看待她像親生女兒一樣。問到她照顧「Special Kid」會否很辛苦,她說不會這樣想,這樣很難做下去。
  • 她有YouTube頻道,帳號是「Es lestari official」,教人煮食和分享她的演奏片段:
    Ann有自己的YouTube頻道,分享她的烹飪心得和演奏片段。

第二次畫人的感想

這次在維園的訪問很觸動我,許多外傭的口中都說「做嘢姐」、「慣咗」,眼見她們在有限的環境中,以積極的想法和行為抗衡。她們生活在當下,知道自己當下的不足,她們正面面對現時的困境,調節心態,適應目前的工作和生活狀況,在限制下獲得最多的樂趣。

困難

  • 我很難兼顧畫畫和訪問,很常出現dead air。
  • 我和外傭語言不通,雙方無法由衷地表達自己。只能在有限的時間和語言下嘗試溝通。
  • 正視我的個人執著,從構思,到現場畫畫,到掃描影像,到我後期加工有不少工序。但見每位受訪者用心打扮,我都希望能盡力呈現她們的樣子


反思

以「半天假」為題,是基於我在畫外傭的過程中發現她們只有半天假,大為震驚。作為上班族,如果我只有一天假期都必須好好規劃,不敢錯失放鬆的時機。

自身帶著對外傭負面的印象出發,我嘗試以開放心態去了解外傭何以霸佔公共空間,何以不理途人目光大聲講電話和視像通話,並了解何以自己執著於外傭的現象。為了深入了解外傭,我搜尋有關她們的新聞,聽菲律賓和印尼的歌曲,看受訪者的社交媒體,仔細留意她們的打扮(我觀察到有不少人隨身攜帶自己的沙龍照片),並探索她們的真正需要,包括飲食和休息的基本需要、作為女人想在假日打扮和拍照的需要、進修的需要等)。

我曾與社工聊天,認知到外傭受到的待遇是必然的剝削,而換位思考,我都做不來這份工作。宏觀而言,在社工提供的資料中,外傭又稱為移民家務工(移工),她們因為故鄉的經濟關係,必須出國工作才有機會應付照顧自己和供養家庭的開支,而許多外傭在港的待遇很差,包括工資落後於最低工資,過量工作和不體面的生活環境等。不少家庭聘請外傭解決了家中的負擔如家務、照顧小孩、寵物和年老長者,但香港人仍然以「外人」的目光看待傭人,長遠將帶來惡性循環,引發更多社會問題。更何況,近年不少港人移民,我們或者我們身邊的人移居外國,將會到外地工作,亦有機會成為當地的勞動階層。為工人爭取應得工作待遇和尊重實在是刻不容緩的。

個人而言,我感受到今次我注入了新的力量,希望未來不只是我,更多人走出自身的限制,帶著好奇心走進社區,做更多實驗,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

我衷心感謝今次接受我訪問的所有人。

頁首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