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魏靜瑩
前言
作為香港土生土長的70後女生,想認識多點同樣是「70後」的信和——這個本土社區和地標。
信和中心分為5層商場及19層寫字樓,我主要探討商場部份。
信和的店舖有甚麼吸引力呢?我在2022年12月21日遊了信和一遍,記錄店舖的分佈:
信和主打來自世界各地的玩具、模型、精品、Figure、遊戲咭……當中部份店主會以格仔舖形式營運,增加商品的多樣性及流動性。電玩、電子產品、手機用品及維修服務,亦佔一席位。
我們可在信和找到十多間傳統CD舖、日本文化雜誌店、寫真集店、漫畫,少量的AV店,地面店舖仍是鐘錶珠寶店的根據地。至於近年流行的明星產品、夾公仔機、速剪亦相繼進駐。相信最面臨絕跡的店舖就是租渡假屋服務,大家已習慣用電腦、電話一條龍查詢聯絡付款,甚少再親身到店舖預約。
訪問
我訪問了一位朋友,對照個人經歷和回憶,希望找找信和的獨特性,或甚對商場、街舖、網購的看法和前景。
- 受訪者:Leo Ng
Leo是位80後,喜歡砌高達模型、打機、行山、玩相機,家住荃灣。
Leo的中學在荃灣,他第一次到訪信和是由他的中學同學牽引,自此就愛上了它。90年代的信和充滿玩具、翻版CD、翻版遊戲、翻版AV、漫畫、日本文化雜誌、寫真集……中學年代零用錢不多的他大多只看不買,亦不太喜歡山長水遠到別區閒逛,反而多在荃灣尋寶。
Leo與信和的熱戀期反而在近幾年,他每星期總會心思思想和信和約會,每次到旺角一定相聚一刻。
他喜歡信和追隨動漫界別的潮流,無論最新的型號、舊版、周邊產品、電子遊戲等,只要花心機在每間一眾的玩具舖尋寶,總會找到讓人振奮的小可愛。愛上信和這個實體平台,讓他可以近距離看到各式各樣的動漫產品,在日本當天出的產品,往往同日或第二天已經可以在信和看到實物。信和的產品五花八門,但Leo獨愛高達模型,大部份時間仍然只看不買,因為深水埗的高達模型的價格通常更相宜。信和的好處是有限量版或搶手貨,見到的話他也會秒速課金。
信和就好像日本的秋葉原,是一個標誌性的地方,代表著80年代的動漫崛起。他估計以信和的平租,維持一成不變的格局就是小店的生存空間,若然有天這股「信和風格」要倒下,就像一個時代的終結。
- 自述
我是一位70後,喜歡行山、放空發呆,家住沙田。
由中學到現在,儘管我不是一個動漫迷,也不是個潮流文化人,我也會不時遊走信和,因為我喜歡在信和接觸到當下流行的事和物。
第一次接觸信和這個商場,是由我的中學同學介紹。他的家人在信和開郵票鈔票店,當時信和有很多間收集郵票、鈔票、錢幣等古物的店,但這類店舖現在已經絕跡了,即使在香港其他商場亦難找到了。
在中學時代的回憶裡,我還記得很多店舖是專賣明星相(四大天王年代),當年電腦及上網還未普及,想找到最新最齊的明星相,首選必然是信和,其次是太子的聯合商場。中學過後我也沒有追星了,所以沒多太留意這些舖的跡影,但不難相信一定也敵不過數碼化的普及,漸漸地消失。現在身為鏡粉的我,也喜歡在信和找偶像新出的產品。尤其是格仔舖,只要細心看,很多時會找到心頭好。順帶一提,這兩年隨著Mirror的熱潮,信和的明星舖也多了兩間,真好。
還有當年很受歡迎的租渡假屋舖,每逢暑假或假期前夕,一定有一班年青人圍著它們開心熱烈地討論。相信現在要找渡假屋或酒店,簡單地用手機已預訂了,很難想像現在還有誰會在信和租渡屋?
提起信和,很多人都會想起「老翻四仔」。當年真的很多男人不斷進出「門簾店」,但現在售賣翻版AV店只餘一間,門若羅雀,反而情趣店、高級日本AV及週邊產品店則很多人,不過到現在我還是提不起勇氣一睹店內廬山真面目。
我覺得信和的小店很有逆境求生的香港人特質,只要有新的契機,就捉緊機會,夾公仔機、速剪等這些店舖都迎刃而生。我相信「信和」這個動漫產品集散地,其他商場很難替代。
結語
今日四十多歲的信和,外表上仍然保留70年代的商場的特色,窄窄的走廊、矮矮的樓底、細細的店舖、缺乏華麗的裝修,表面上應該也很難會改造成新一代的商場。不過,一班忠粉應該已經習慣這種氣息,如果強行改變,那也不再是我們熟悉的信和。信和內仍是滿滿的動漫、音樂,舖與舖之間競爭互助,新與舊的和諧,支撐著信和在社會的巨輪下繼續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