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日記
未來故事 永續香港|Sustainable Future, Hong Kong Tales
EN
故事

鄧樹榮:沒有對白的劇場

鄧樹榮是本港著名劇場導演、演員及教育家,現為鄧樹榮戲劇工作室藝術總監。他的中學和工作歲月中有不少片段在灣仔發生,直至二零一六年八月,他才離開位於灣仔的香港藝術中心辦公室,搬到葵涌工廠大廈,展開新的藝術旅程。中學時代的鄧樹榮是一名「皇仁仔」,那時他開始接觸戲劇,除了參加學校的戲劇學會外,也是聯校戲劇組織「校協戲劇社」的一份子,加上參與紅十字會青少年團校外活動,因此他經常會從銅鑼灣的校舍乘坐2號巴士到灣仔。舊式樓宇、豪華戲院、大排檔、修頓球場和紅燈區的水兵都是他回憶中的灣仔風景。今天看來,灣仔經歷翻天覆地的轉變,這個過程更在急速進行中。

大學畢業後,鄧樹榮曾搬到灣仔居住。關於灣仔的生活空間,他想到修頓球場。「灣仔是一個很喧鬧的地方,同時亦能找到一些空間,修頓球場觀眾席便是一個例子,這是有趣之處。」球場外是車水馬龍的軒尼詩道和莊士敦道,球場內的觀眾席卻能讓鄧樹榮安靜坐下,找回一點思考空間。大概二十年後,即二零零四年,鄧樹榮又回到灣仔。往後十二年間,他出任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院長,其戲劇工作室也曾是香港藝術中心駐場戲團,在不同層面推動戲劇發展。遊走在灣仔北,鄧樹榮經常光顧分域街一間連鎖咖啡店,該店鄰近演藝學院和香港藝術中心,因地利之便成為不少藝術家和自由工作者的歇腳地,要不跟工作夥伴開會或與三五知己見面,再不就一個人靜靜思考。

鄧樹榮創作及導演的本地著名動作喜劇《打轉教室》,故事講述三個頑皮男學生和三個品學兼優女學生被罰留堂時引發的趣事,全劇沒有對白,故事全靠身體語言和動作去演繹。《打轉教室》成功令香港觀眾產生共鳴,二零一一年至今已演出五十多場;也得到外國戲劇界的認同,曾在英國愛丁堡藝穗節等公演;其戲劇工作室也因此劇目得到灣仔區議會資助,成為香港術術中心駐場劇團。
這劇目跟灣仔不無淵源。首演地點正是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其後移師灣仔動漫基地的公共空間作戶外演出。雖然是同一劇目,但在兩個不同場地表演,環境氣氛迴異,觀眾感受也不同。鄧樹榮說,在公共空間演出需要考慮場地人流、噪音和觀眾流動,也要顧及會否滋擾附近居民等因素,跟觀眾購票在劇院看戲劇的情況分別很大。所以,工作人員在表演前的考量及演員演出時所付出的能量,跟在室內劇場演出大大不同。

《打轉教室》由室內演出到戶外,備受好評。在鄧樹榮眼中,灣仔還有哪些合適演街頭劇的公共空間?他沉思片刻,然後想到伊利沙伯體育館旁邊的摩理臣山道遊樂場,或許是一個有潛質的劇場。但他帶出在香港發展戲劇的困難,就是租金高昂。以灣仔為例,要租用一個足夠表演空間的找合適的表演及提供足夠空間的長久排練場地談何容易?欠缺一個能讓劇團作長久排練的場地,意味着時間重複浪費在的道具和佈景搬運、組裝,因此,他跟不少藝術工作者都選擇落戶租金較相宜的工廠大廈。

就公共藝術空間而言,如灣仔動漫基地前身是二級歷史建築綠屋,因為建築物本身的歷史文化而得以保育下來。新的藝術空間對藝術工作者來說是美事,但鄧樹榮更樂見藝術空間將來能滲透社區,容易凝聚藝術氛圍。他強調,一個好劇場必須展現藝術發展的願景,配合一個可持續進行的藝術發展長遠策略,這些工作都需要藝術總監帶領方向,讓每個空間、劇院各有獨特風格,才能培養出藝術的土壤。

頁首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