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日記
未來故事 永續香港|Sustainable Future, Hong Kong Tales
EN
編者的話
2023年3月19日

「香港時地人畢業展:給社區的詩」已於三月十二日順利落幕。歡迎大家在網頁回顧參加者的習作,延續探索社區的旅程。

上回畢業展設於唐五樓,來訪須爬樓梯,考驗參觀者的腳力和誠心。今次展覽在商場內舉辦,地點方便易達。十日間,就我們觀察,除了專程造訪的人們,展覽亦吸引了不少路人駐足。那些在對面的咖啡店吃早午餐的人、逛完書店的人,因一念好奇,改變原先的行程,坐下來、揭開一塊塊桌面看展。

他們想知道,每張檯內藏著甚麼作品,關於何地何人?每份作品欲呈現的是甚麼故事,有甚麼特別之處?時地人的參加者又是怎樣的人,會花心思專為感興趣的社群、社區而創作?

讀到與切身經歷相關的故事時,他們深有共鳴。

「我住筲箕灣㗎,鯉景灣我都成日去散步,見到幅畫都覺得好親切。」

「我媽媽都係製衣工人,我算係半個喺工廠長大嘅細路。用雙手靠勞力生存、生活,好實在。」

借他人的視角,他們也對慣以為常的社區、社群有新發現,「看見」以往忽略了的細節,例如某棵樹、某幾種雀鳥、某個適合發呆的角落。

「美孚我都住咗廿幾年,之前從來唔知啲樹叫咩名喎,依家就識咗。」

「原來大埔有個咁嘅地方,住咗咁耐都唔知添。」

我們想像,偶遇這個展覽的人,說不定也會開始注意生活日常、提高覺察,嘗試同理他者。譬如,每天掂行掂過的大埔行人天橋、一塊小巴站旁邊的白茅草地、在洪水橋地盤工作的建築工人,通通可以引伸出無盡的思考、發問和實驗。就算不熟悉故事所刻劃的主體,參觀者也能以此為契機,認識陌生的社區和社群。不曾到訪梅窩,甚少留連信和中心也好,下次煩惱周末好去處時,不妨憑讀過的故事按圖索驥。

第七季時地人已開鑼,我們依然熱切地好奇,今季參加者眼中的永續社區、社群的豐富模樣。

留言簿掠影:

黃淑儀

頁首
編者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