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日記
未來故事 永續香港|Sustainable Future, Hong Kong Tales
EN
編者的話
2016年8月1日

《城市日記》來到第28期,我們繼續走訪鴨脷洲大街,從街坊角度講述船排廠、海鮮坊、白鐵鋪、及糧油米鋪的歷史。鴨脷洲偏安一隅,與世無爭,多年來孕育出獨特的身分認同。鴨脷洲的傳統行業,既維繫這個小小的社區網絡,亦見證了小島變遷中的景觀。作為街坊生活、成長、工作的地方,大街盛載了幾代人的技藝與回憶。這或許便是大街街坊仍然以「鴨脷洲人」自居的原因。

隨著南港島線通車,鴨脷洲將面臨新一輪城市化衝擊。面對經營壓力,鴨脷洲的傳統小鋪不約而同抱懷「做幾耐得幾耐」的守業心態。《城市日記》僅以文字、照片、錄音,對抗景觀失憶、手藝式微、以至社區網絡的凋零。

「同話香港仔」的訪問、研究、籌備工作承蒙衞奕信勳爵文物信託支持。是次計劃能夠成事,亦有賴一班關心香港仔的熱心人相助。我們必須向提供圖片、資料、及歷史檔案的朋友致謝。特別鳴謝南區區議員陳富明、徐遠華提供船廠、排廠的資料;海事歷史研究員戴偉思博士提供不少開埠前的香港仔文獻;以及何嘉妍為「同話香港仔」進行前期資料搜集。我們亦衷心感激每一位受訪者的故事。他們的分享,使「同話香港仔」生色不少。

《城市日記》相信,看似不重要的敘事,能為社區規劃拾遺、補白,有助推動非物質文化傳承。「同話香港仔」來到最後一期,僅以西西《我城》中班主任的一段話作結。

「目前的世界不好。我們讓你們到世界上來,沒有為你們好好建造起一個理想的生活環境,實在很慚愧。但我們沒有辦法,因為我們的能力有限,又或者我們懶惰,除了抱歉,沒有辦法。我們很慚愧,但你們不必灰心難過;你們既然來了,看見了,知道了,而且你們年輕,你們可以依你們的理想來創造美麗新世界。」

鳴謝
承蒙支持:衞奕信勳爵文物信託
攝影:戴毅龍
水彩:符伊蓮
圖片提供:高添強、政府新聞處、政府檔案處
資料提供:陳富明、徐遠華、何嘉妍、Stephen DAVIES 、Frankie CHU
受訪者:卜以思、王惠玲、冼培安、李阿妹、李冠芬、周其仲、秦美娜、姚梓善、陳宇輝、符伊蓮、郭兆荣、梁慧婷、許偉強、鄭惠玲、鄭寶珠、鄧國銘、黎娣、盧鑑坤、盧燕筠、John BATTEN、Stephen DAVIES

林俊宇

頁首
編者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