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ban Diary
未來故事 永續香港|Sustainable Future, Hong Kong Tales
EN
Stories

Two Pocket Parks in Sham Shui Po

文、攝:鄭澄

前言

想做這個關於深水埗兩個休憩花園題目的原因大部份來源自於巧合。

為甚麼是深水埗?我本來只想了解爸爸很常逛的地方,他偶爾就會跟我說深水埗這裡有質素好的護目鏡賣,他在那一天又在鴨寮街的雜物店買了安全鞋。因為爸爸的關係,一直的我有時候會覺得深水埗是個很有男人味的地方,自幼一直在香港仔長大的我也會想找一個機會好好認識爸爸喜歡的地方。爸爸上班忙碌,自己有一天就獨自去了嘗試仔細逛逛。

為甚麼會扯到往休憩花園的身上去?因為我那天走累了,走到累的我想找個地方坐坐。打開Google Map,眼睛集中在附近綠色的區域,定晴一看就看到兩個離我當下距離不遠的淺綠色的地方,小小的,三角形的。

習慣了看完圖片再下決定(去餐廳前也看圖看食評)的我,當然選擇了有100個評價而評分也有3的公園。踏入福華街公園的我,一看,沒有廁所、沒有讓小朋友玩樂的地方,沒有讓公公婆婆下棋的地方,也沒有可以讓人遮太陽擋雨的地方 。倒有四五棵大樹、九張長椅和數個花槽。但是,全園卻是滿座,有不少公公與婆婆,也有印傭在這裡聚會。所以,我得下次請早。

走到下個有5個評價,評分有3.4的福榮街公園,找到了一個位置。感覺這個公園的配置與上一個無異,長椅有十張,空間感較小,但則有寵物廁所。評分與評價背後有甚麼的原因與關係、兩個公園的使用性——就成為了我這份功課的主題。

研究方法和限制

研究的第一階段是以自己親身的觀察為主,在差不多同一時段分別到訪兩個公園,觀察公園如何被使用。在視察的同時也拍照記錄和記低客觀的資料,例如有幾多張長椅和大樹和使用者人數。第二階段,為了更加了解使用者的感受,我也採訪了兩個公園的使用者,背景、國籍、性別、年齡都不限。 研究的兩個最主要的限制是 (1)不具有代表性和 (2) 主觀的個人體驗和感受。

訪問問題(實際問題次序因訪問情況有彈性變動):

  1. 你在附近居住嗎?
  2. 為何會選擇在這個公園停留?
  3. 通常會在這裡停留多久呢、多久會來一次?
  4. 通常自己一個人來又或會和朋友來嗎?
  5. 通常會在這裡做甚麼,又抑或喜歡做甚麼?
  6. 你有在這個地方認識到新朋友嗎?
  7. 你最喜歡這個公園的地方是甚麼?有何特別之處?
  8. 這個公園對你來說有甚麼可改善的地方?
  9. 如果這個公園不在了,你會有甚麼感受?
  10. 有去過另一個公園嗎,覺得如何?
  11. 你有沒有看過Google map對兩個花園的評價嗎、覺得對嗎?

 

就這樣的兩個休憩花園

下面是在2023年6月5日的手機截圖 – Google Map 評價,福華街休憩花園的圖中,Google 顯示的是”As busy as it gets”。

福華街休憩花園
福榮街休憩花園

兩個休憩花園的客觀資料

考察日期:六月八日(五)
時間:下午二時至三時半

  福華街休憩花園 福榮街休憩花園
位置 便利 便利
門口數量 2 1
長椅數量 9 10
長椅特徵 以手柄分隔,打橫一張,每張有兩個座位
樹木數量 5 2
是否設有閘門
有遮陽擋雨的地方嗎?
設有寵物廁所?
垃圾桶的數量 1 1
拍照當日衛生與清潔程度 地方有一個白色大膠袋 地上看不見垃圾,感覺清潔

福華街休憩花園的三張實照

我觀察的福華街休憩花園

我自己坐了一個小時,一個小時中共有三個人在這裡停留超過半小時,與上次假日的人流相距甚遠。那三個人都各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電話,沒有與其他人有互動。福華街休憩花園的空間其實說小也不小,位置也很易到達,光線其實都很充足。但是,我自己個人覺得這裡與其他的休憩花園也相差不太遠,顏色單調,椅子的設計也不歡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椅子和花圃也見殘舊。

福榮街休憩花園的三張實照

我觀察的福榮街休憩花園

我自己也在這個花園坐了一個小時,一個小時中共有四個人在這裡停留超過半小時。四個人中,兩個人在看電話,一個戴耳機聽音樂,一個全程都在整理她剛買回來的東西。我自己很喜歡看書,雖然這裡光線充裕,但因為附近的兩個紅綠燈都較近距離和比較大聲,所以感覺在這個地方比較難專注看書。位置一樣也很易到達,在這裡很少見到雀鳥的出現。在前言曾提到這裡有寵物廁所,但我每次經過,抑或者之後做訪問的時候都未曾見過有人帶寵物在這裡散步。

我與花園:我選擇福榮街休憩花園

整體而言,如果兩者比較,我自己個人是較喜歡福榮街休憩花園。福華街休憩花園雖然沒有紅綠燈的聲音,但因為巴士站的原因都會比較多人來人往,而且上落巴士的人會很喜歡通過公園的兩個打通的出入口前往巴士站(可看福華街休憩花園的第三張實照),又或是去福華街。所以,我感覺上福榮街休憩花園會比較自成一角,但又同時處於城市的中心。但是,我應該不會說「我突然好想去這兩個公園坐坐,或者和朋友聊聊天」,因為我不覺得這裡暫時有一個吸引我去特別停留的地方。

我覺得一個吸引我的公園應該會是:

  1. 有一個主題的
  2. 用色陽光的
  3. 有用上可持續物料的
  4. 清潔的
  5. 坐得舒服的
  6. 有不同種類的植物的
  7. 不是太嘈吵的
  8. 易到達的

不知道你心中的理想公園又是甚麼樣子的呢?

兩個休憩花園與其他人的出現

謝敏宜小姐/ 2023年6月9日的下午一時/ 福華街休憩花園

謝敏宜,今年十月踏入「30 歲大關」,「30 歲大關」是她叫我一定要這樣寫下來。她穿了一件無袖湖水綠色上衣和黑色及膝短褲,她等待接她五歲的小女孩放學。敏宜一家人住在太子,小孩在深水埗上學,敏宜有時來得比接放學的時間早很多,她就會在這個公園坐坐。

「附近又無咩商場,都無咩好行,都係想等一陣,就會係到,又近小朋友學校啲。」

她說這裡附近有一個老人中心,叫兆善護老中心,正正在公園和大埔道旁,所以她有時候都會見到婆婆公公老人家在這裡休息坐一坐。但她說這裡較少情況會見到小朋友和家長一起出現,因為「小朋友係呢到都無野玩,要去都去白楊街個個遊樂場 ,都係行多幾步又近太子多啲。」

我:「你對呢個地方有冇咩感情?」

她:「講真係無嘅,一個俾我坐下嘅地方,又唔係話好好坐同埋靚,我都係過客來㗎咋,哈哈」

我:「你覺得點樣先會對呢個公園有多少少感情?」

她:「嗯…我諗要我好鍾意呢個地方,覺得舒服安心,又或者同小朋友係呢到可以創造好嘅回憶咁就可能會有感情。」

我:「咁你覺得呢個花園可以有咩可能性?」

她:「我都唔知呀,可能顏色可以鮮艷啲?擺番幾個流動個D咩圖書箱﹖又抑或者首先啲凳user friendly啲先。」

問到有冇看過Google評價,她即時打開來看,「下,我覺得兩個都無分別,都係咁嘅樣。」

丁水先生/ 2023年7月1日的中午十二點時份/ 福榮街休憩花園

丁水,82歲,戴了一頂黑色帽,穿了一件白底灰直紋間條的短袖衫和一條淺灰色長褲。常常掛上一個淺淺的微笑,他是住在附近三十多年的老街坊,最近五年多幾乎每天都會在這個小花園坐和看報紙,天氣好就可以坐兩、三個小時。在之前沒有腳痛的時候,他可以走得較遠,他說他以前最常駐腳的地方是主教山,他說之前有個伴會一起走到主教山坐坐。雖然現在他有腳痛,「但仲可以行嘅時候就應該去行下,唔知到咗咩時候,就可能想走都走唔郁」。

言談之間自己用上了公園這個字,伯伯馬上說「咩公園吖,呢到咩都無,得個兩棵樹,係坐下㗎咋,紅綠燈又大聲」,我一笑,伯伯倒也機靈。訪問的中途突然下起雨來,原本在花園坐的其他三位男士都離開了,雨愈落愈大,到了要用遮的時間,我問「你有冇遮呀﹖我遮埋你﹖」,他說多謝但不用了,他用報紙就可以了。丁水指著我們頭頂上不是密封的瓦遮頭,「原本之前有好多花藤呀係上面擋一擋,咁落雨嘅時候都無咩大問題。但係前幾年啲人斬走晒好多,因為話驚太重喎」。現在往上看的話,我們會看到零散和伯伯形容少了很多的花藤,圖片請看福榮街休憩花園的第三張實照。

丁水都有去過另一個福華街休憩花園,他說另一個公園大好多,樹多一兩棵,門口也多一個。但問到他喜歡那一個公園,其實佢鍾意福榮街休憩花園多一點。原因?「呢到隔離有個老人中心,佢地有時都落來坐吓傾吓,熱鬧一點」。看看公園的四周,就見到一個名叫樂順的護老院。丁水說之前有很多外籍傭工在假期時在福榮街休憩花園聚集,但不知何時就沒有再見到這個情景。

問到有沒有看過又或聽過Google嘅評價,他說沒有最新型號的手機所以不知道。他說另一個公園多人去可能因為巴士站,「隔離個公園附近有巴士站,我之前等車嘅時候都會坐下嘅,但巴士嘈、空氣唔好啦,人又上上落落咁」,所以他多在福榮街休憩花園停留。

我:「有冇咩你覺得呢度有就好啦﹖」

他:「遮下雨嘅地方囉,有啲花望下都好。如果無咗呢個地方?無嘅,咪揾個其他地方坐囉」

我:「會唔會覺得可惜呀,各樣嘢?」

他:「少少啦,始終係到坐咗咁耐,多少都有啲嘅。」

為了人的出現——可能可以改變的兩個休憩花園

這次的訪問同視察都記錄了這兩個休憩花園的使用性,與人們對他們的評價。明顯看到的是,兩位受訪者對於休憩花園的使用和需要已經不同。另外,我不肯定之前看到Google上的評價如何可以與兩位受訪者的感受連上關係,他們對於休憩花園的感受與Google map上的評價也有明顯差異。

休憩空間其實可以為附近社區提供空間及有機會成為讓人可以喘一口氣的「秘密花園」,2021年由灣仔區議會資助的一個公共空間及公園研究指出,[1]高質素的開放空間可以讓人身心健康,改善居民和空間使用者的生活質素,在多元社區建立共融和諧關係。即使地方細小,我覺得美感、使用性和包容性缺一不可。我自己也在想在規劃,特別是在改變現有兩個休憩花園上,會不會有更多的想像空間:

  • 不同年齡層的考量?
  • 可以為休憩花園設立主題如海洋、水果,環保等等?
  • 在用色和物料上也可能有其他平易近人的選項?
  • 在公園的使用上可以加入更多的可能 ,例如可能供人種植蔬菜、流動書箱、流動展覽等等?
  • 有遮風擋雨的地方?
  • 在覆蓋馬路噪音上可以再加考量?
  • 增設讓寵物和雀鳥停留的空間?
  • 放置更多不同種類和顏色的植物?
  • 甚至可以把兩個公園以主題串連一起,給看似零散的公園另一層意義?

 

後記一

訪問之後看到一則新聞:市建局早前在旺角山東街一帶展開兩個重建項目,借機會把項目附近六個零散及小型的休憩空間,以創新的「微型公園系統」概念把六個公園活化和同時提升其社區效能。HK01報導政府會參考內地「智慧公園」的概念,在康體設施上引入「戶外智能健身室」的系統。在2024年上半年預計會展開工程首階段工作,希望在四年內分階段完成活化全部6個公園。不知道到時社區的參與在計劃會否佔上比重,如果有,也不知道比重會有多少,但市民的參與也可能會提高他們對這地方的歸屬感和提高設施的使用率。

說到社區的參與,早前我參與了一個活動,演講者跟我們談到了何謂social innovation、和社區的連繫和如何真正和居民連結。總結的時候,她引述了一位human rights activist跟她說過一句引人深思的說話 - 

"Nothing about us without us is for us." 

後記二

有朋友好奇地一問:「那麼深水埗評分最高的pocket park到底是哪個呢?」

我打開Google map找尋深水埗的口袋公園:

花園/休憩處 評分 評分人數
巴域街休憩處 4.3 4
大埔道/青山道休憩花園 5.0 1
福華街休憩花園 3.0 103
福華街休憩花園 3.4 5

之後的研究其實可以再拓展更開,例如可以了解探討評分如何分映又或者反映不了公園的使用性,評分與使用者年齡層的關係。其他研究可能是比較深水區更多的口袋公園,比較他們不同時段的使用情況,不同年齡層的使用和需要,之後可以探索更多發展又或者保留的可能性。

[1] 鄰里關係研究所:《灣仔公共空間與公園研究》,2021年。資料參見www.dropbox.com/s/mwbkk8k2ldyua4z/20210304_WCOSR%20report%20chinese.pdf?dl=0,頁5。

[2] 余心美:〈市建局將活化山東街6個小型休憩空間 引進「戶外智能健身室」〉,《HK01》,2023年6月11日,取自https://www.hk01.com/article/907591?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Top
S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