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ban Diary
未來故事 永續香港|Sustainable Future, Hong Kong Tales
EN
Stories

Abandoned Playgrounds in Tseung Kwan O

文、攝:鄺景樺

我和將軍澳的關係

筆者是一名在將軍澳長大的九十後,當我一開始反思自身和這個社區的關係時,我會感到一份微妙的疏離感。如果你也在將軍澳居住,不難發現這裏的街道不會讓人逗留。在我過去的生活經驗中,我通常只會到私人屋苑的大型商場購買日常必需品,然後沿著最慣常走的單一路線回家,這條路上並沒有商鋪和聚腳處,因此我不會駐足停留。我想這種「到商場然後回家」的模式,也是將軍澳人的寫照。但是,在這樣的生活模式中,我漸漸發現自己很少去關注,甚至可以說忽略了將軍澳的其他地方。

我對將軍澳另一印象,就是這裏的娛樂選擇很少,是個玩樂沙漠。這區被規劃成「健康城市」,要唱K或者落機鋪打機,最近都要到觀塘。長大成人後,想搵其他娛樂可以離開將軍澳,但反而逗留這社區娛樂的時間就愈來愈少。

然而,我發現將軍澳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遊樂場。這區住宅密度高,而無論私人屋苑、公共屋邨和康文署管理的公園裏面都設有遊樂場,以我居住的景林邨為例,已經有五個遊樂場空間。這些遊樂場陪伴我渡過整個成長階段,除了在兒童時會在遊樂場玩耍,就算到中學時期,晚上也會在遊樂場跟朋友閒聊傾心事,所以我想回到那些成長中陪伴著我的遊樂場,主要範圍是將軍澳的景林邨。並且將我重回這些遊樂場的感覺紀錄下來,嘗試尋找過去的記憶,看看是否能夠發掘一些新的視角觀看自身的社區。

二零二三年五月二十四日 陰天

  • 公共遊樂場的縮影

第一次旅程記錄,先走到景林邨近景榆樓,即邨尾的位置。這裏由四個公共空間組成,還記得這四個空間以前都是遊樂場,經改建後,兩個空間擺放運動專用的復健設施,另外兩個空間仍然是遊樂場(圖1),但已經和我小時候的時候不一樣。最有印象是那裏曾有一個可以攀爬到很高的繩網陣,但當時我只是幾歲的小朋友,要爬這繩網實在是力不從心。望著爬到最高的、比自己大的小朋友,當時我只想快高長大,可惜還未等到我大個這繩網就已經拆掉了,所以我從來不曾爬到最高點。可能因為有遺憾,使我深刻地記得當地曾有一個繩網。現時,建築署暫未規管遊樂場的設計安全,但建議香港可以參照外國為戶外兒童遊樂場地制訂國際認可的完善設計守則及安全指引。而康文署管理的公共遊樂場也廣泛使用這套標準。現今的遊樂場都較為安全,那些以前被認為不安全的設計,都被改建成塑膠的組合式遊樂設施,景榆樓附近的兩個遊樂場也不例外。

這是另一個曾經是遊樂場的地方(圖2),現在改建成復健運動設施。雖然這裏空間很大,但就只放置了數個設施,中間是個給人行斜坡復健的設備。當初這遊樂場改建時,我曾滿心期待,想像會有一個新的遊樂場可以玩。結果相當失望,也覺得這個改建浪費空間。不過,這種情感,隨時間流逝也逐漸淡化了。

這個屋邨的人口老化,因此將遊樂場改建成其他運動設施,給不同年齡層街坊使用,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然而,是否真正充分利用了這些空間,以及是否滿足到街坊的需求,就值得再討論。這裏除了類似踩單車腳踏的復健設施比較受歡迎,其他設施的使用率並不高。即使是遊樂場,只有在放學時間才會有一些小朋友來玩,這時引發了我心中的疑問,如果孩子們不去遊樂場了,他們會去哪裏玩呢?

  • 廢墟遊樂場

路經景林商場,我來到靠近巴士站、位於景楠樓旁邊的另一個遊樂場(圖3)。這個遊樂場也在我居住的屋邨裡面,但除了到商場購物會進入邨內,平時我大多都行圍繞住邨外的行人路回家,實際上行入這個遊樂場的這趟路,我也想不起有多久沒行過。走進遊樂場,我不禁驚呆,感覺如同走進一個廢墟。地上的膠地已經破舊不堪,到處都是凹坑,而且因為磨損,變得非常滑,當天剛下完雨更溜腳。現場還有一些支離破碎的鐵鏈和生鏽的指示牌。這樣的地方還適合小朋友玩嗎?我感到疑惑,因為這遊樂場和我記憶中有點熟悉,但又不相同。設施跟以前一樣,現在卻已變得殘缺不全,而我住在這個地方居然從來沒發現,也沒想過廢墟原來可以在我生活的地方找到,離人群這麼近,彷彿住在這個遊樂場旁邊的人也遺忘了此地。

當我走出那個廢墟,來到靠近籃球場和小型足球場的地方,這裏旁邊有另一個遊樂場(圖4)。來到這邊,設施也很簡陋。那些石屎雕塑在屋邨落成時已經存在,現在依然屹立不倒,經時間摧殘後,褪色得像披著一層白雪。原本在這裏的遊樂設施大多都不見了,只剩下一片荒涼的空膠地。旁邊的足球場,原本的圍欄和龍門框也拆下了,現在變成供婆婆做運動的地方。這些地方已經不再是孩子們玩耍的樂園。只有在籃球場才能看到孩子們,他們可能只在這個殘舊但仍能使用的籃球場娛樂。我的心愈來愈沉重,這樣難道不會剝削小朋友的選擇嗎?

  • 燙熱的滑梯

走到邨的盡頭,在東華三院力勤幼稚園對出的空地以前也是一個遊樂場(圖5)。雖然已經過了許多年,但仍能夠模糊地回憶當年的情景。特別是幼稚園對面有一座鐵製的滑梯,兩旁有木柱可供攀爬。然而,由於滑梯是鐵製的,當天氣炎熱,坐在上面就會有被燙到的感覺,這種溫度至今仍記憶猶新。即使回憶已逝,但我還記得曾很喜歡這個地方。可是,當我再度來到這裏,卻驚覺那座鐵製的滑梯已不在原處,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被花圃圍住的荒地。曾經,孩子們在這裏歡笑連連,現在卻杳無人煙。這個空間佔地相當廣闊,後面還有樓梯直通滑梯頂。我努力回憶,這座滑梯是何時被拆除的?經過這裏,我也曾留意到滑梯不在原處。稍為歎息,隨後又回到了平淡的生活中,將這滑梯拋諸腦後。

  • 內化的社區

我開始深思,這些遊樂場為何與我心中的印象如此不同?我們習慣將事物內化成自以為的樣貌,這樣的內化塑造了我們觀看社區的方式。這個地方不再是流動的,像是投影在腦海的相片,只是曾經存在過的事物,卻不會反映社區此時此刻的模樣。

這些印象卻牢固地抓住我們觀看的方式。這種內化模式讓我們不必面對未知世界的恐懼,讓我們感到安全。然而,隨著年歲的增長,我們逐漸失去童心,不再勇於冒險,只生活在預設的模式中。當我打破這種內化,重新看待身處其中的社區時,它變得如此新鮮和令人驚歎。

因此,我決定改變自己在社區中的行動模式,嘗試回家時走不同的路線,盡可能地進入社區中,觀察遊樂場的變化。同時,我還希望能夠與街坊們進行交流,聽取他們對於遊樂場的看法。或許,透過這樣的改變,我能夠突破內化模式所帶來的束縛,擴大自己的視野。另外,我也想觀察更多其他將軍澳的遊樂場,做個對比。

二零二三年五月二十九日 天晴

  • 新的觀看

遊樂場跟我幾天前看見的樣貌不同了。遊樂設施蓋著厚厚的棉被,遮蓋了它殘破的身軀。旁邊坐著一位伯伯,應該是這些棉被的主人,原來街坊在午間在遊樂場晾衫(圖6)。

我跟他閒聊了幾句,並問道:「這個遊樂場如果拆掉,改建成晾衣物的地方不是更好嗎?」伯伯微笑著說:「反正這個時間太陽很曬,小朋友又不會到這裏玩,等天陰的時侯,我們曬乾了衣服再過來玩,一個地方有兩個用途,何樂而不為?」這提議很有趣,我開始想像,是否有可能興建一個兼具晾衣和遊樂功能的場所。這樣的設施不僅方便社區居民,還能為孩子們提供一個安全、有趣的空間。或許,這就是善用社區空間的最佳方式。

然而,我也不能忽視遊樂場設施殘缺的現實。我向伯伯提出了這個問題,他點頭表示認同,並感慨道:「每個月還要交維修費用,但邨內的設施都欠缺維修。」他的話語充滿了對社區運作現狀的不滿和憂慮,也反映了設施維護的重要性。最後我因為趕時間匆忙與伯伯告別。

二零二三年六月十四日 下雨天

  • 其他人的想法

今天本來打算去遊樂場找在那裡玩耍的孩子,但連日來下雨,這個計畫變得困難重重。最後,我來到了邨頭香港浸信會聯會香港西北扶輪社幼稚園的門口。這間幼稚園出面就有一個遊樂場(圖7),我想嘗試找裏面工作的人閒談交流,了解他們對該遊樂場的看法。畢竟他們每天都會看到出面遊樂場的變化,或許能夠看見更多這個遊樂場不同的面向。幸運地,我找到了一位在幼稚園工作的書記(李穎珊),他分享了對邨內遊樂場的一些看法。

以她的觀察,遊樂場在幼稚園放學時最多小朋友玩耍,其餘時間都比較少人使用。遊樂場的最主要用途,反而是街坊會在這晾被和晾衫,還有早上會有老人家來晨運。他認為沒太多人可以善用這裏的設施,還看見小朋友爬上欄杆玩耍,覺得十分危險。

邨內的遊樂場同樣很少兒童使用,我問他,有沒有可能因為這條邨出現了人口老化的問題,遊樂場的需求已經大大減少?他認為,幼稚園放學時也有很多小朋友需要使用,所以需求仍然存在。小朋友或者很簡單,就算在空地玩耍也會玩得盡興。但站在大人的角度,他就覺得可以有更多富有想像力、好玩的遊樂設施供小朋友玩耍。

我問,如果想改善和重建面前的遊樂場會有什麼想法?

他表示,要求並不高,首先是改善遊樂場的地面,因為地面凹凸不平很危險,而且容易積水及惹蚊。另外,也可以有更多座位,以及晾衫的地方,因為邨內很多人在家裏沒地方晾衫。這個遊樂場位置十分應風,相信很適合晾衫。

二零二三年六月二十一日 間中有驟雨

連日來的雨天終於過去了。當陽光短暫地出現時,我趁機到邨內景榆樓附近的遊樂場進行觀察。結果,我碰到了一位嫲嫲(Angel So) ,她帶着他的孫子(Sean Chan)小朋友在遊樂場玩耍。之後,我與他們談論到這個屋邨裏面遊樂場的狀況。

嫲嫲和小朋友都很喜歡這個遊樂場,原因是這裏比較陰涼,所以玩耍時也很舒服。而且嫲嫲觀察到四點後小朋友放學的時間會最多人來這個遊樂場遊玩。

這裏的遊樂設施對比起邨內其他遊樂場,已尚算完整,所以這個遊樂場見較多小朋友玩耍。嫲嫲形容邨內其他遊樂場都是「爛溶溶」,不太適合孩子玩耍,而且這些空間很浪費,因為有很多空置的地方,是可以興建更多遊樂及復建設施。

嫲嫲更強調不止是景林邨有這樣的問題。原來嫲嫲是住在對面的頌明苑,表示那邊的遊樂設施有同樣情況,有一個遊樂場已經封閉至少三至四年時間。我好奇地問道,是否因為這個原因才帶小朋友到其他屋苑的遊樂場玩?嫲嫲回應,會帶小朋友去很多不同的遊樂場玩,例如很喜歡到寶康公園的遊樂場,這邊空間相對比較大,遊樂設施也比較新,但就需要行得比較遠,所以覺得不太方便。

為何這些遊樂場欠缺維修?嫲嫲認為因為疫情影響是原因之一,很多人的生活模式也有所轉變。例如,嫲嫲減少帶小朋友到遊樂場遊玩,等到疫情過後,才逐漸增加帶小朋友到戶外玩耍的頻率和時間。這種生活模式的轉變,有可能會令到遊樂場的需求減少,導致有更多荒廢的遊樂場出現。

我問,如果要重建這裏的遊樂場,他們會有什麼想法?嫲嫲說,小朋友很喜歡玩韆鞦,如果能夠加建韆鞦就會更好。而小朋友會想有更多植物在遊樂場裏面出現,希望有一棵樹,上面興建樹屋可以上去和朋友玩,樹屋還要連接滑梯可以滑下來。他的想像令我明白到小孩們也樂於親近大自然,而遊樂場也可以增添沙地,水和植物,讓小孩更多地親近大自然,不是只有了無生氣的塑膠。

人口老化可能是遊樂場需求減少的原因之一,嫲嫲認為有一些健身設施給長者使用也是不錯,但有遊樂場可供孩子玩耍同樣是十分重要,因為鄰近也有很多小學和幼稚園,放學時間也有很多孩子需要到遊樂場玩。

二零二三年六月二十五日 晴天

  • 秘密隧道

這次來到將軍澳的尚德邨進行觀察。我從尚德商場正門行入邨內,經過一些小路,沿途有很多老者在這裏下棋,此處充斥著街坊們擁擠的景象,人聲喧嘩。再行入邨內,在尚仁樓旁邊,卻發現有一個杳無人煙的遊樂場(圖8)。看似是典型的香港遊樂場,但仔細看這些組裝遊樂設施,就發覺它們塗鴉遍佈。有些控訴生活,有些關於愛情,很可能出自少年手筆。這些說話或是他們正常生活中不能說的禁忌,而這個遊樂場讓他們刻畫自己的秘密。

我在這裏逐個逐個故事細看,嘗試代入他們的心境,看得入神。我從滑梯的入口一瞥,發覺裏面有更多的塗鴉(圖9)。進入滑梯裏面,外面的聲音瞬間被隔絕了,也沒有人能看到裏面的環境,感覺很安全,彷似進入一個時光隧道,回到這些故事的時空。我在裏面很久,嘗試感受他們經歷過的事。

遊樂場不止是孩童們玩耍的地方,也是很多中學生消遣的地方。中學時,我也會在夜晚在這邊的遊樂場和朋友聊天。記得廣明苑還有一個佔地非常大的遊樂場,是在籃球場附近,以前經常放學後過來坐,我對這個遊樂場變成怎樣很感興趣。

到記憶中遊樂場的位置,我還以為自己迷了路,怎麼這裏沒有遊樂場?是我的記憶錯亂了嗎?最後,我發現原來整個遊樂場已經變成空地(圖10),我看著空地呆了幾秒,只看見兩個小朋友在空地玩耍。我問他們,這個遊樂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他們答我,這個遊樂場至少已經清拆了三、四年,現在只剩這白色空地。這空間佔地非常廣闊,現在就這樣被荒廢。這個曾存在過的遊樂場,現在只留在小孩們的回憶裏。

走遍整個屋邨,發現邨內有很多設施欠缺維護。例如,有個荒廢了的籃球場,連鐵絲網也殘舊到變形扭曲。廣隆閣旁邊有一塊空膠地,沒有其他遊樂設施,只有人在玩遙控飛機(圖11)。

  • 缺乏維修的原因

要了解遊樂場的維修問題,首先要理解屋邨的物業管理狀況,現時公屋的物業管理工作,大多外判予私人物業管理服務公司承辦。目前約60%的公屋物業管理工作,已外判予私人物業管理服務公司承辦,其餘則由房署直接管理。物業管理服務公司須全面負責物業管理工作、小型保養和維修工程,以及改善工程等等。

除了房署外判私人物業管理,亦有業主立案法團委託私人物業管理。例如,景林邨是租者置其屋計劃屋邨,是香港房屋委員會為滿足公屋居民置業需求而推出的資助房屋計劃,讓租戶以扣除地價及低廉價錢購買居住中的單位成為業主。這些屋邨會再成立業主立案法團,以用者自理策略管理物業。

觀及香港的屋苑管理模式,再對比不同屋邨遊樂場的保養狀況,不難發現這些欠缺維修的遊樂場,都是由業主立案法團外判的物業管理公司負責。這些舊屋邨的遊樂場,就算設施已經非常殘舊也不會進行維修。但例如由康文署管轄的寶康公園遊樂場,維修保養都較完善。就算設施有少許損毀或凹凸不平,已會貼上膠紙,防止刮傷使用者,或以圍欄封住。

後記 

這幾個月以來,我不斷觀察邨內的小朋友,發覺他們雖然很少會在遊樂場遊玩,但就算只得一片空地,他們也能跟朋友樂在其中。

與一位小朋友的閒談令我印象深刻。我問道,這些遊樂場損壞不堪,如果你那裏玩,不會覺得很危險嗎?他帶著微笑跟我說,小六學生是不會怕危險的!或者,對兒童而言,遊戲就是接觸未知。儘管危險,兒童仍會選擇冒險,透過接觸未知和與自己異質的東西,來認識世界。基於這種冒險精神,這世界才能活躍,不停地被撼動並改變。這種心態不就是成人最需要學習的嗎?我們又能否為他們提供更好的遊樂場,讓他們更好地發揮想像力?
       
當我嘗試放下先入為主的觀念,重新觀看自己的社區,會發現它每日都不斷地轉變——在清晨會有老者晨運,黃昏時會有孩子嬉戲,他們每日都在上演一齣平淡的電影,一幕接一幕從來都沒有停下來。

你又會嘗試放慢腳步,不再匆匆而過,重新觀看自己的社區嗎?

其他失樂園

九零年代在將軍澳落成的舊屋苑,有很多遊樂場同樣缺乏維護。在其他社區,可能也有更多未被發掘的「失樂園」。

Top
S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