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ban Diary
未來故事 永續香港|Sustainable Future, Hong Kong Tales
EN
Stories

India-rubber Tree

文、圖:黃文軒

我是橡,今年應該超過了160歲,你要問我實際的年齡,我也無從記起。人們稱我做印度橡樹,大概是因為我的故鄉在印度吧。但有記憶以來,我已停留在這裏,像作了一場很久很久的夢,一覺醒來已立身在此地。

曾有人告訴我不適宜在香港生活,說我天性粗魯霸道,成年後體型會急速生長,我的四肢若四處竄開,地台將會難以容納。不過我旁邊有一座與我年齡相當的北帝廟,百年以來我們都相安無事。

1860102 

這個地方稱作石水渠街,我是看見掛在北帝廟牆上的路牌而得知的。它用瓷製字粒砌成T字形狀,牢牢緊貼在廟外牆身。

在石水渠街的生活起初並不無聊。我看著與我高度相當的人們慢慢在這條街聚居,他們修路建渠,把上方摩利臣山的溪水一直向北引出大海。我看不到海,但聽到浪拍打岸的聲音。

1977228 多雲

我一天一天地長高,視野開始變得廣闊,葉子已能伸展至旁邊的屋頂上,輕易的就把整條石水渠街收納眼底。

建了明渠後的數十年,愈來愈多人來到渠的兩邊興建木屋,又引來一些婦女來到渠邊洗衣、清潔,也會有小孩子來戲水,好不熱鬧。作為橡樹來說,我才到中年,不算太老,對於早年的記憶還是很清晰。我記得,往後的日子,這條原本只得潺潺水聲的石水渠街漸漸變得更有活力。

在這個最繁盛的年代,政府派了人來填平明渠,卻迎來了石水渠街最熱鬧的日子,日日夜夜都有人聲喧嘩。天還未亮,陸陸續續有小販到街上擺賣,油炸鬼、布拉腸粉、煎蘿蔔糕、炒麵,連車仔麵也有幾檔。

旁邊的北帝廟晝夜香火鼎盛,每年農曆三月,一堆人會把北帝像抬岀皇后大道東的方向,廟附近放滿食物,人們的面上全是笑容,那是我每年一次能見到北帝像的日子。一日完結後,人們又浩浩蕩蕩把北帝像抬回廟。

早上莘莘學子沿著石水渠街到鄰近私塾或小學上課,人聲鼎沸,仿佛整個社區都活了起來。然後夕陽西下,街道又會搖身一變,早上的早餐檔換成販賣小食的走鬼檔。每逢八月十五,整條街上人人提著燈籠閃閃發亮,就連遠處望去山上的寶雲道,也就似化身成了火龍一般。

198286 酷熱

日子好像變得更好,也好像沒有變得更好。我身體底部隨著時間長出粗壯的枝幹,歲月大概將我磨練成了一棵可以供人乘涼的大樹吧,天氣熱的時候,有街坊會靠著我乘涼,也有無家可歸的人來到我旁邊,晚上倒頭便睡,這樣的人不少。景星街那邊也有睡在街道上的人。那裡頭的住客為了減少人群在門口聚集,於是找來幾個皮蛋缸,在門前種了一棵榕,睡在他門外的人自然散開了,這樣巧妙地化解了鄰舍間的爭執。許多年後,榕成了和我身高相當的樹,這些事情我都是聽榕說回來的。

19901227 

後來榕身處的那棟唐樓被人塗上藍色油漆,人們開始喚它作「藍屋」,放眼望去一片藍色。在藍色的襯托下,我一眼便能認出綠色的榕。

20151023 

這百多年來,我一直長、一直長,想把石水渠街一帶都收在眼底,可是身邊的環境不斷在變。十年前,人們談要保育歷史悠久的藍屋,榕卻留不下來了。那天我看見她被承辦商用貨車載走,我輕輕說了一聲再見,可能她聽不見,因為四圍的街坊都在大聲罵移樹的行動不可理喻。不知我將來我會否也像榕一般,被人連根拔起?

榕消失了,海岸線也悄悄地從我看得見的地方消失。而石水渠街以北的盡處,一幢幢唐樓漸漸被拆,換來一幢幢高不可攀的摩天大廈,四周也沒有再比我更高的同伴。昔日熱鬧的街道不再,沒有人聲,只聽見遠處皇后大東傳來嘈雜的汽車聲。只有那個T字路牌,百年過去都始終如一,牢牢緊貼在廟外牆身。

該說甚麼呢,看過許多變幻更迭,我應是要習慣了。我用力呼吸,努力按壓著身體黏性汁液不讓它流出來,再向上一直長、一直長。

▴▴▴▴▴

關於《橡》

《橡》講述的是一棵座落在灣仔石水渠街以北末端、已有超過一百六十年歷史的橡樹。本文以橡樹的第一身角度出發,描述了這百多年以來灣仔區的變化,包括從19世紀60年代灣仔區由一個小海港開始,慢慢修橋補路,吸引不少人來聚居;直至上世紀80年代經濟繁榮,石水渠街日夜人聲鼎沸的熱鬧日子、甚或推動機駛入灣仔,重建舊樓及移除土木,橡樹都屹立不倒地逐一見證。

感謝灣仔街坊秀屏接受訪問,道出灣仔故事點點滴滴。

Top
Stories